近日,故宫博物院一组清代女子画像火了。画里的旗装女子眉眼弯弯,锦衣绣鞋,气质雍容

曼冬看娱乐 2025-09-27 09:38:04

近日,故宫博物院一组清代女子画像火了。

画里的旗装女子眉眼弯弯,锦衣绣鞋,气质雍容得像从画里走出来的仙女,正是被称作“清朝第一美人”的叶赫那拉氏——没错,就是《延禧攻略》里那个让观众恨得牙痒痒的尔晴原型。

可画像上这张惊艳了百年的脸,偏偏成了她一辈子悲剧的引子。

你看画里她笑得多甜,可翻遍史书,记载里的她连掉眼泪都得找没人的地儿,生怕让人瞧见半分委屈。

这位叶赫那拉氏可不是普通人家的姑娘。

往上数,她曾祖父是康熙朝权倾朝野的大学士纳兰明珠,爷爷是纳兰明珠的二儿子揆芳,父亲纳兰永寿官至正三品的兵部侍郎,母亲是一品诰命夫人,妹妹更是乾隆后宫的舒妃。

家世显赫,人长得也确实勾人,史书记载她是“清朝第一美人”,正史野史都夸她美得冒泡。

这等家世配上这等容貌,自然要嫁个门当户对的。

她的丈夫正是富察傅恒,孝贤纯皇后的亲弟弟,官拜保和殿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实打实的朝廷重臣。

可傅恒是武将出身,不是在打仗就是在去打仗的路上,征金川、平准噶尔、战缅甸,一年到头盼不来三封家书。

叶赫那拉氏守着偌大的富察府,院里的花都谢了三茬,傅恒的家书才姗姗来迟。

孝贤纯皇后瞧着这位弟妹可怜,便时常接她入宫小住,想着姐妹作伴能解解闷。

孝贤纯皇后瞧着这位弟妹可怜,便时常接她入宫小住,想着姐妹作伴能解解闷。可这宫墙深似海,哪是说进就能随便进的?自打她进了宫,乾隆在皇后宫里见着她的次数就多了起来。有时是皇后设家宴,有时是陪皇后赏花,这位九五之尊的皇帝,眼神总在她身上打转,那目光黏得像蜜,却甜得发腻,让人心里发毛。

你想啊,她是臣妇,是傅恒明媒正娶的妻子,可皇帝眼里那点心思,傻子都看得出来。

史书里没明说,但野史里写,乾隆私下跟近侍念叨过她的容貌,说“傅恒好福气”。

这哪是夸人?

分明是惦记上了。

皇后或许察觉了,或许没察觉,可皇权压下来,谁能挡得住?

她一个深宫妇人,丈夫远在边关,娘家虽显赫却不敢跟皇权硬碰,这“青睐”哪是恩宠,分明是权力拿美貌当玩物,一步步把她往深渊里拖。

皇帝的召见一道接一道。

今儿个说皇后宫里新得了江南的点心,明儿个又说御花园的牡丹开得正好,让她去陪着赏。起初还带着皇后,后来干脆就单独传召。

她能怎么办?抗旨?

整个叶赫那拉氏上下几百口人的命都攥在皇帝手里,她敢说一个“不”字?

傅恒在边关打仗,一年半载回不来一次,宫里除了皇后,谁会真心疼她?

皇帝几句“你比宫里那些庸脂俗粉懂事”“傅恒有你这样的贤妻是他的福气”,听着像是夸赞,可话里的钩子谁听不出来?

有时她夜里对着傅恒的家书掉眼泪,想着丈夫在前线拼命,自己却在宫里应付皇帝,心里又愧又怕。

可转念一想,丈夫远水解不了近渴,皇帝的“青睐”至少能让她在宫里站稳脚跟,不被人欺负,或许还能给傅恒挣点脸面。

就这么半推半就着,她成了皇帝隐秘的“恩宠”。

乾隆也知道这事不能声张,毕竟傅恒是他的左膀右臂,又是皇后的亲弟弟,传出去不好看。

每次召见都挑着没人的时辰,赏赐也悄悄送到富察府后院,对外只说是皇后赏的。

她把委屈咽进肚子里,见了人依旧是那副端庄得体的模样,只是夜里再也睡不安稳,总觉得窗外有眼睛盯着。

可纸终究包不住火。皇帝的"恩宠"掖着藏着,却还是留下了痕迹。

没多久,叶赫那拉氏就发现自己怀孕了。

这肚子一天天大起来,她急得满嘴燎泡。

告诉傅恒?丈夫远在边关打仗,这时候送信过去,不等于是把他往死路上逼?

告诉乾隆?皇帝巴不得这事儿烂在肚子里。

她只能咬着牙把这秘密烂在肚子里,每天束着厚厚的腰封,强撑着给富察府上下请安。

十月怀胎,她在一个深夜偷偷生下了一个儿子。

对外只说是傅恒征战归来后怀上的嫡子,取名福康安。

可宫里宫外的流言蜚语早就传得沸沸扬扬,都说这孩子眉眼间像极了乾隆。

她抱着襁褓中的婴儿,看着那张酷似龙颜的小脸,眼泪唰地就掉了下来——这哪是亲生儿子,分明是老天爷给她刻下的耻辱烙印。

富察府的荣华富贵还在,可她的脊梁骨,早就被这桩皇室秘辛压得再也直不起来了。

福康安刚满周岁,乾隆就下旨把他接入宫中抚养,跟皇子们一块儿读书习武。

宫里人都瞧着新鲜,哪有臣子的儿子能跟皇子一个待遇?

可乾隆不管这些,赏赐流水似的往福康安手里送,小到玉佩绸缎,大到良田宅院,比亲儿子还大方。

等福康安稍大点,乾隆直接让他挂名侍卫,没几年就升成一等侍卫,后来更是一路飙升,二十岁当户部侍郎,二十五岁领镶黄旗满洲副都统,三十出头就封了贝子——要知道,清朝非宗室子弟封贝子的,他是头一个。

野史里传得更邪乎,说乾隆私下里跟近侍念叨过“福康安若为皇子,必封亲王”。

这话传到宫外,大伙儿嘴上不敢说,心里都门儿清:傅恒常年在外打仗,福康安怎么就跟皇帝这么亲?

再瞧瞧福康安那眉眼,跟乾隆年轻时的画像比对,简直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于是“皇帝私生子”的流言像野草似的疯长,说他那些官爵、赏赐,根本不是靠本事挣的,全是沾了“龙种”的光。

富察府里的下人背后嚼舌根,说少奶奶每次见着福康安从宫里回来,眼圈都是红的——这孩子哪是她的儿子,分明是皇帝钉在她身上的耻辱柱,走到哪儿都带着皇权的影子。

福康安后来确实争气,平定大小金川、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军功章挂满了身,可外界偏说他沾了“龙种”的光,说他的战功都是皇帝给的“人情”。

叶赫那拉氏守着富察府的荣华,心里却跟被针扎似的。

丈夫傅恒到死都不知道自己戴了绿帽子,外人嚼舌根说她是“皇帝的外室”,连亲儿子的成功都要被说成“私生子的特权”。

她的美貌哪是什么福气,分明是原罪。

封建王朝的“美人恩宠”,听着好听,拆开了看,不过是权力对美貌最赤裸的掠夺:皇帝用权力强占,她用美貌换苟活,连儿子都得替这桩龌龊事背锅。

史书里写她“寿终正寝”,可谁知道那些年她夜里哭湿了多少枕头?

0 阅读:23

猜你喜欢

曼冬看娱乐

曼冬看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