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无人动粗,一切顺利。9.24日,载着中国提供的人道主义救援物资5.5万个食品包的大卡车开进加沙,饥饿的民众一路追着。 这些装着大米、食用油和罐头的食品包,从2月启运到真正送到人手里,走了整整七个月的“生死路”,哪是什么“一切顺利”,分明是闯过了一道又一道难关。 这批物资一开始计划从埃及拉法口岸进入,可那边早被坦克围住,只能绕道约旦。没想到刚到边境就遇上了封锁。 约旦海关的仓库里,印着中文标识的纸箱堆成了小山,工作人员对着复杂的通关文件直挠头。当地协调员老王每天守在电话旁,反复解释这是联合国核准的人道物资,可边境检查站依然以“安全审查”为由拖延。 更棘手的是,加沙地带的通讯时断时续,接收方连确认函都发不出来,物资就像被卡在了齿轮缝里。 四月份终于盼来转机,约旦方面松口允许物资过境,但新的难题接踵而至。运输公司突然加价三倍,理由是“战区保险费暴涨”。 中国团队连夜联系在迪拜的中资物流企业,才找到愿意接手的司机。这些司机大多来自叙利亚和伊拉克,对炮火并不陌生,但驶向加沙的路依然让他们手心冒汗。 车队在约旦河谷夜行时,远处不时传来爆炸的闪光,司机们关掉车灯,摸黑沿着废弃的铁路线前进,生怕成为夜空中显眼的目标。 进入七月,物资总算抵达加沙外围的联合国中转站。这里的情况比想象中更糟:仓库顶棚弹孔累累,装卸工们饿得连搬运的力气都没有。 联合国工作人员偷偷透露,此前多批援助物资在分发点被武装分子劫持,现在只能靠当地部落长老出面协调。 中国团队灵机一动,把食品包拆分成更小的家庭装,每包只够一家五口吃三天。这样既方便民众携带,也降低了被大规模抢夺的风险——毕竟没人会为几斤大米拼命。 最惊险的时刻发生在九月中旬。最后一百公里路程要穿越交战区,车队出发前收到情报,某武装组织正计划袭击运输车队。协调组临时改变路线,绕行一条被地图标注为“废弃”的土路。 卡车在沙丘间颠簸时,车顶突然掠过无人机引擎的嗡鸣,司机们赶紧把印有中国国旗的篷布盖严实。后来才知道,那架无人机正是负责护送物资的联合国观察机,虚惊一场却让人后怕不已。 当卡车终于驶入加沙城,饥饿的民众从废墟里跑出来追赶。有人光着脚踩在滚烫的柏油路上,有人把婴儿高高举起想让孩子看清卡车上的标识。 分发点的工作人员哽咽着说,这些食品包里的大米足够让两千个家庭撑过下周。而此刻在仓库角落,几个中国志愿者正默默清点剩余物资——他们知道,这5.5万个食品包只是杯水车薪,加沙还有近两百万人急需援助。当卡车驶过满目疮痍的街道时,谁又能保证下一批物资不会重蹈这七个月的覆辙?
记者提问:“全世界只有你有能力说服内塔尼亚胡摧毁加沙,结束在那的饥荒与平民杀戮。
【40评论】【2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