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与OpenAI的千亿美元投资、10GW大单逻辑:先来100亿美元、1GW试

烨华聊商业 2025-09-27 11:30:14

英伟达与OpenAI的千亿美元投资、10GW大单逻辑:先来100亿美元、1GW试试

1. 英伟达向OpenAI投资1000亿美元,筹建至少10GW的AI基础设施。奇怪的点是,为什么AI基础设施,不用算力,用10GW这个能源单位来说了?用好理解的说法,就能明白要干什么。黄仁勋说,10GW的容量相当于400万至500万块GPU,等于英伟达2025全年的总出货量,是2024年的两倍。10GW也超过现存所有AI数据中心的容量总和。

2. 此前黄仁勋说过,建设1GW数据中心成本要 500~600 亿美元,其中约350亿采购英伟达芯片和系统。10GW项目的总投资规模将达到5000亿美元,这就是2025年1月特朗普见证OpenAI、甲骨文、软银共同宣布Stargate项目时的规模,要4年投资5000亿美元。事情前后对上了。

3. 先不说5000亿美元钱怎么来的,看下英伟达1000亿美元的投资逻辑。首批1GW定在2026年下半年上线,英伟达的第一笔投资100亿美元就同步兑现。1GW要从英伟达买350亿美元的货,英伟达毛利润率高达76%,这就有260多亿美元的毛利润,从里面拿100亿美元投给OpenAI没有问题。即使这100亿美元投资亏光了,卖货已经赚到了。后面9GW没有时间表,是“逐步分阶段”投入,时间是5年10年都没说。1000亿美元的严谨表述是“最高1000亿美元”。

4. 所以,严格来说,英伟达是做了一个100亿美元稳赚的投资,规模并没有那么大。至于后面OpenAI弄到钱搞更多GW的AI数据中心,那英伟达就配合,吹1000亿美元也配合。按订单生产投资,后面OpenAI搞不到钱,英伟达自然也就不生产、不投资了。OpenAI肯出350亿美元买1GW,这个面子要给,配合说下千亿美元的“最高投资”可以。这是财务上,可以肯定英伟达真的是稳赚的,没有任何冒险成份,和别的股东出资办法不一样。

5. 真正冒险出资的,是软银孙正义。截至2025年6月,孙正义对OpenAI的“累计承诺投资额”已达320亿-332亿美元,涵盖过去数轮注资与即将到位的追加资金。第一笔给OpenAI的97亿美元,分两轮已经给了,按2600亿美元估值。2025年6月软银宣布,年底前再追加225亿美元,最顺利情况共投入332亿美元,对应持股约12%。也不一定全投,要OpenAI在2025年底完成“营利性结构转换”为前提,但最少也要投320亿美元。

6. 有这钱,加上7月时OpenAI年化收入120亿美元,也有400多亿美元了,是可以凑钱下500多亿美元的1GW订单。所以,应该可以相信,奥特曼、孙正义是准备干这个1GW的订单,应该不是忽悠,2026年执行。而且,市场模糊预期OpenAI在2026年能有250–300亿美元收入。由于1GW的投资是稳的,甲骨文那边就用这个当由头,吹了个3000亿美元的RPO(剩余履约义务)。相当于建AI数据中心由甲骨文总包,发个最大分包给英伟达。摩根大通指出,其中仅有约10%为“短期RPO”(未来12个月可确认的收入),90%的收入将在2027年及以后年度才逐步确认。

7. 因此事情清楚了,奥特曼、孙正义、埃利森、黄仁勋纷纷发言,OpenAI、软银、甲骨文、英伟达似乎都有好几千亿美元的生意。几家真正要干的,就是1GW的AI数据中心投资,软银要真出钱300多亿。英伟达先不出钱,但赚大了后,可以用股权投资的形式返还部分,搞“芯片换股权”。甲骨文利润率不够高,3000亿美元合同看着大,但分包出去要花很多钱,就没有投资OpenAI股权的计划。就这么回事,真事大约1GW、500亿美元,吹大十倍说成5000亿美元。

0 阅读:38

猜你喜欢

烨华聊商业

烨华聊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