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濮阳,杜先生卡里突然多出1300元,5天后有人要求他归还3731元,5天翻了3倍。这让他感到莫名其妙,自己从来没向谁借过钱,怎么就凭白多出这笔高息借款。随后他连续接到带有威胁式的催款电话,并遭到了信息轰炸,杜先生报了警,民警提醒杜先生千万别还钱。 据澎湃新闻报道,濮阳市的杜先生在9月7日那天,卡里突然收到1300元的转账, 杜先生查看了转款人的姓名,可自己并不认识,以为是谁填错账号转到自己卡上了。 于是他联系发卡行核实情况,对方表示,对转款人的信息也不清楚,建议杜先生在不确定转款人是谁的情况下,先不要动这笔钱。 杜先生认为,这笔钱虽然不多,但是来路不明,应该不会是谁操作失误转到自己账户的,那样早就联系自己了。一定是有人有其他目的,于是他选择了报警处理。工作人员让杜先生等待几天,有新情况及时告知自己。 杜先生等了几天,在9月11日,也就是接到这笔转账的第4天,接到了一个归属地是唐山的电话,对方自称是一个叫做5秒速借公司的工作人员,声称杜先生的借款马上到期,要求按期还款。 杜先生向对方询问原由,对方表示,杜先生在9月7日在软件上操作,向他们借款1300元,现在到了归还日期,本息一共要还款2430元,并表示杜先生自己借的自己怎么会不知道。 杜先生这才明白,这笔转账原来是一笔强加给自己的高息借款。但自己回忆了一下,实在记不清楚,自己有没有在手机上点过什么非法链接,而让自己的信息泄露出去了。 杜先生再次查找这个5秒速借的软件,发现在正规的应用程序根本找不到。而网上有很多人反映,都遭遇过下载这款软件的经历,要求填写资料认证额度后,强制下款,借款1800元,三天后就要还款3200元。大家都表示自己正在维权。 第二天9月12日,杜先生再次接到了归属地是浙江衢州的催收电话,这次要求杜先生还款3731元,仅仅一天就多出了301元。 杜先生询问对方自己是如何借款的,对方称杜先生是通过接收的短信,点击的链接下载了公司的软件,并完成人脸识别,申请借款5天,现在要归还本息。 杜先生向对方表示,本金1300元,5天时间,利息就有2431元,这利息也太高了。 对方态度却十分不友好,称杜先生自己借的高息贷款怎么可能不知道。自己敢把钱借给杜先生,肯定是有原因的,自己可是有专门催收钱款的人,要求杜先生马上按要求还钱。 对方要求添加杜先生的联系方式,被杜先生拒绝了,杜先生向对方表示,不认可自己有过借款,并称自己已经报警。 结果对方立即态度恶劣,语言里带着辱骂杜先生的词语,并威胁杜先生说,自己知道杜先生的通讯录,如果不还钱,所有人都要受牵连。 随后杜先生接连不断的接到催收电话,电话里对杜先生不是威胁就是辱骂,还经常收到短信轰炸,他的家人也接到了催收人员的骚扰电话。 杜先生再次报警,工作人员表示,现在不建议退还相关款项,那样做有可能是承认了自己的借款行为。 那么,这种强制高息借款,并暴力催收的行为触犯了哪些法律呢? 1、强制借款并收高额利息是一种制造非法债务的行为。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予以撤销。 杜先生在自己并不需要借款,在不明真相或在重大误解的情况下,形成了这笔高息债务。杜先生的借款明显违背自己的真实意思。 对方的这种行为的意图,就是为骗取高额利息,属于诈骗行为,杜先生有权要求撤销与对方的债权债务关系。 对方出借给杜先生1300元,5天需还款3731元,对方规定的借款利息,明显高于法律规定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规定,对方违法收取利息同样视为无效行为。 2、使用威胁,骚扰进行强制催收手段的构成违法行为。 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规定,使用暴力,胁迫方法的,恐吓,跟踪,骚扰他人的催收高利放贷等产生的非法债务,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杜先生遇到的这种明显有高出法律规定的利息的强制借款,不但属于非法债务, 对方采取恐吓,辱骂,骚扰,短信轰炸的行为进行催收,对杜先生和家人造成恐惧,同样是一种违法行为。 杜先生需要保持好转账记录,与对方的通话记录,对方催收实施的威胁,骚扰等相关证据,依法为自己维权。 对于这起事件,您还有哪些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河南濮阳,杜先生卡里突然多出1300元,5天后有人要求他归还3731元,5天翻了
糖果小丸子
2025-09-27 12:09:55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