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IPO解读:廿一载云开见日,91亿港元赴新征】2025年9月25日,奇瑞

小师妹玩车 2025-09-27 12:41:11

【奇瑞 IPO解读:廿一载云开见日,91亿港元赴新征】

2025年9月25日,奇瑞董事长尹同跃在港交所敲钟,2025年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车企IPO就此诞生。

从2004年首次尝试IPO开始,21年的时间里,“唯一一个不上市的大型车企”这顶帽子让奇瑞一度十分尴尬,现在终于一扫阴霾。

这次IPO发生在中国汽车行业急剧转型的时代,注定非比寻常!

1⃣️21年漫长等待,奇瑞如何修成正果?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奇瑞早在20多年前就是头部自主品牌,却为何一直不上市?

这里边有很多原因,其中比较关键的一条是,奇瑞的股权结构过于复杂。

2004年首次冲击IPO,奇瑞就败在“股权结构复杂”这个关键环节上。

随后的20多年,奇瑞数次冲击IPO,先后碰到了全球金融危机、股东人数突破200人红线、混改后大股东资金链断裂等问题而导致折戟沉沙,尹同跃也是朝如青丝暮成雪。

2025年1月份,芜湖建投成为奇瑞控股第一大股东,股权纷乱的问题终于解决。

但实际上,在业务层面,奇瑞实际上一直都能达到上市公司的标准。

远的不说,仅仅从2022年-2024年的3年时间里,奇瑞的营业收入就从926亿元暴增到了将近27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70%;净利润则从58亿元暴增至143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了57%。

2025年第一季度,奇瑞实现营收682亿元,净利润同比暴增90.9%,与大多数一边卖车一边巨额亏损的造车新势力形成鲜明对比。

有意思的是,奇瑞虽然是传统厂商,又处在汽车行业剧烈转型期,但它似乎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2024年,奇瑞是全球前20大乘用车公司中唯一一个新能源汽车销量、燃油车销量、中国市场及海外销量增长率均超过25%的乘用车公司。

新能源汽车方面,根据招股书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奇瑞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经占到了总销量的27.3%,逼近30%这个“临界点”。

而且,奇瑞还是中国汽车出海的标兵。

从2003年开始,奇瑞汽车已经在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的位置上坐了22年之久。

实际上,奇瑞的招股书还透漏出了更多细节。

例如不少投资者担心的汽车厂商负债问题,招股书显示,奇瑞的负债主要由无息负债构成,有息负债的比重和金额连年收缩,2025年一季度末,奇瑞78%的负债都是无息负债。

曾经困扰的股权结构问题解决了,业绩也是蒸蒸日上,甚至还避免了日系、德系传统厂商“燃油车暴跌、新能源不上道”的问题。

这样的奇瑞,不上市,似乎都有点说不过去了。

2⃣️91.45亿港元之中,60%砸向研发?

奇瑞汽车本次IPO,公开发售部分获超额认购238倍,创下2025年港股新股认购新纪录。

在此之前,这个纪录由蔚来保持,它在2022年登陆港股时超额认购约100倍。

很明显,奇瑞很受资本市场欢迎。

那么,这94.15亿港元的资金怎么花呢?

招股书上说得很明确:35%用于研发不同车型和版本的乘用车,25%用于下一代汽车以及先进技术的研发,20%用于拓展海外市场以及执行全球化策略,10%用于提升公司位于安徽芜湖的生产设施,10%用于营运资金以及一般企业用途。

可以这么说,这是一份为奇瑞量身定制的花钱计划。

简单算一下,这笔资金60%都与研发有关。

对奇瑞来说,这是好钢用在了刀刃上。

招股书数据显示,奇瑞2022、2023、2024年的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9%、4.1%和3.4%,而目前头部汽车厂商的研发费用率普遍在5%-7%之间,例如,比亚迪2025年上半年的研发费用率高达7.97%。

当然,这并不代表奇瑞不重视研发。实际上,在中国的国产厂商中,奇瑞的“技术派”特征算是非常深入人心的。

2020年,奇瑞“铝基轻量化新能源乘用车短流程研发制造关键技术及装备”项目获得当年度“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这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最高奖项;

2023年4月,奇瑞发布鲲鹏超能电混C-DM系统,并且在2025年4月份进化到6.0版本,包含全球首创的3档DHT混动变速箱、最高效率超过98%的永磁同步电机等核心零部件;

2024年10月份,奇瑞公布鲲鹏电池品牌,能量密度高达600Wh/kg的全固态电池预计2026年上车;

2025年3月份“猎鹰智驾”系统发布,此前发布的雄狮智云系统、银河生态等也在不断进化。

奇瑞的研发费用率偏低,主要是受到了“不上市”的影响,奇瑞长期无法上市,得到资本市场助力有限,各项费用都比较谨慎。

本次IPO成功,预计奇瑞今后的研发费用率将会有明显上升。

不出意外的话,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核心技术,例如电动化、智能化,将会成为奇瑞研发资源的重点倾斜对象。

3⃣️21年攻关,IPO只是起点?

在IPO这个问题上,国内没有哪个大型自主厂商比奇瑞更加艰难。

然后,IPO成功,对奇瑞来说,可能只是个起点,因为现在的奇瑞还有很多大事要做,而这些“大事”,基本上都集中于新能源领域。

2025年8月份,奇瑞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了71428辆,同比增长53.1%,在国产头部厂商中,这个数据并不算差。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新能源车型分散于奇瑞、星途、捷途、智界、iCAR等多个品牌中,并没有形成合力。

到目前为止,奇瑞在新能源领域还没有拿出比亚迪秦PLUS、问界M7、小米SU7等现象级产品。

在新能源时代,由一两款车爆款车型带动整个品牌的案例屡见不鲜,奇瑞在技术上是非常扎实的,但它需要打造出一款真正的爆款新能源车型,然后才能打开局面。

与此同时,奇瑞在智能化领域的转变也才刚刚开始。

过去的奇瑞强调的是全栈自研,但现在转向了资源整合优先量产,它将雄狮科技、大卓智能、研发总院进行整合,成立奇瑞智能化中心,优先冲刺汽车智能产品的量产交付。

这其实还是“打造爆款”的思路,但这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去验证成效。

除此之外,奇瑞也没有放弃高端市场,它将大量资源向智界倾斜,将智界项目提升到战略高度,携手华为强攻高端市场。

华为、奇瑞都有合作的热情,双方掌握的技术也足以打造出一个爆款车型,但这同样需要时间。

因此,IPO,只是一个小目标,或者新的起点,奇瑞的未来依然道阻且长。

结束语🔚

资本市场的狂欢往往来得快去得也快,奇瑞通过IPO拿到了宝贵的发展资金,掌握了更多的弹药,研发预计会大大提速。

在解决掉所有明显短板之后,奇瑞需要以此为起点重新出发,或许几年之后,大家才能看到一个完全体的奇瑞。

0 阅读:1
小师妹玩车

小师妹玩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