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中俄免签协议的严重后果,已经逐渐显现出来了。自2024年起,中国和俄罗斯

碧潭幽梦 2025-09-27 13:49:54

[微风]中俄免签协议的严重后果,已经逐渐显现出来了。自2024年起,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免签协议正式落地,不少人当时还只是当作一条普通的外交新闻刷过,但当政策逐渐在现实中发酵,事情的走向明显开始“超预期”。 政策落地初期,多数人只当是外交新闻里的一笔带过,直到边境口岸的人流和物流开始超出所有人的预期。吉林珲春口岸专门开设了“单免专用通道”,执勤民警带着俄语翻译守在入境大厅,政策生效头两天,这里的俄罗斯旅客就比去年多了一倍还多。 这种热闹并非孤例,在云南昆明长水国际机场,9月15日零点刚过,俄罗斯旅客SHERSTNEV SERGEI仅用2分钟就完成通关手续,他握着护照反复确认免签章,连称“30天足够我走遍中国”。 同一天,磨憨口岸也迎来了一位故地重游的俄罗斯女士ROMANOVA ALEKSANDRA,她曾在昆明留学,看到免签新闻后立刻订了机票,兴奋地告诉边检民警:“这次要去很多以前没去成的地方!” 俄罗斯国内对这项政策的反应比想象中更热烈。旅游平台“Yandex旅游”的数据显示,免签消息公布后两周内,中国酒店预订量暴涨50%,机票购买量直接翻倍。 上海成了俄罗斯游客的首选,占预订总量的近三分之一,北京紧随其后占四分之一,连三亚都挤进了前三。莫斯科街头旅行社的橱窗里,北京长城、上海外滩、成都大熊猫基地的宣传海报突然多了起来,不少旅行社干脆把2025年称为“中国旅游年”。 俄罗斯旅行社协会副主席谢尔盖·罗马什金公开预测,赴华游客数量可能激增30%至40%,这个数字让很多同行既兴奋又紧张——他们得赶紧培训更多会中文的导游。 变化不只发生在旅游团里。过去那些因为签证繁琐而放弃来中国的俄罗斯散客,现在成了主力军。俄罗斯导游阿杜深有体会:“以前一听要去签证中心排队,很多人就打退堂鼓了。 现在直接买机票就能走,连我这种经常跑中国的人都觉得省心多了。”他注意到,免签后重复来华的游客明显增多,有人第一次只去了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转头就计划去西伯利亚看贝加尔湖。 更微妙的是商务客群的变化。俄罗斯联邦工商会主席卡特林发现,中小企业主突然活跃起来,以前嫌签证麻烦的商贸考察团,现在频繁出现在哈尔滨的展会和广州的批发市场。他直言:“免签对商务界的刺激比旅游还猛,预计相关业务能增长20%以上。” 但热闹背后藏着隐忧。阿杜带着游客在红场拍照时,常遇到尴尬场景——游客想买套娃纪念品,掏出手机却发现无法扫码支付。 俄罗斯商家普遍只接受本国银行卡或现金,而中国游客习惯的移动支付在这里完全失灵。更让他头疼的是俄罗斯移民局的“白卡”制度:入境时发一张纸质登记卡,丢了就可能被罚款。 阿杜忍不住吐槽:“明明所有信息都录进电脑了,非要多此一举发张纸片,既浪费纸张又耽误时间。”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其实早就提醒过同胞,中国给的是“实验性免签”,如果有人违法乱纪,政策随时可能中断。 普京在东方经济论坛上回应中方免签政策时,用了“非常友好的举措”这样的表述,并承诺对等开放。但具体何时落地,俄方至今没给出时间表。 这种谨慎背后,或许藏着对基础设施能否承受的担忧。俄罗斯远东地区阿穆尔州州长奥尔洛夫已经坐不住了,公开呼吁政府加快对等免签,好让中国投资者能更方便地考察当地项目。 而在黑河市夜市,俄罗斯游客举着烤冷面摊前排起长队,老板娘临时学了句俄语“斯巴西巴”(谢谢),生意比去年翻了两番——这些细碎的日常,正在悄悄改写两国边境地带的经济生态。 当免签的涟漪扩散到更广领域,一些更深层的连锁反应开始浮现。中俄贸易商发现,过去卡在签证环节的中小订单突然活络起来,哈尔滨的俄语翻译服务预约量激增,连边境小城的民宿都开始改造房间加装俄式茶炊。 俄罗斯“Yandex”搜索引擎的统计显示,关于“中国支付方式”“俄罗斯人在中国如何开户”的搜索量在过去一个月飙升了五成。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临时代办张伟透露,两国正在磋商全面免签的可能性,这或许预示着眼前这场“超预期”的人员流动,仅仅是个开始。

0 阅读:72

猜你喜欢

碧潭幽梦

碧潭幽梦

碧潭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