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听过昭君出塞的故事,等上学后又读到范仲淹的词,“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之后还听过一首流行很广的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等等,这就让我一直很疑惑,这“出塞”“塞下”“塞北”到底指哪里?这个“塞”具体在哪里? 咱也不敢问老师,怕被说成故意刁难。后来查了词典才知道原来这个“塞"指的是长城要塞,象征着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部落的分界线。长城以南被称为塞内,以北则为塞外。昭君出塞,就是指去了长城之外边远的游牧民族那里。 至于塞北、塞外,基本是一个历史地理概念,通常指长城以北的地区,包括内蒙古、甘肃、宁夏、河北、山西等省、自治区的北部。当然,塞外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范围,比如黑龙江、辽宁、吉林以及内蒙古高原,也被指塞外。 至于“塞下”,我查了一下,吓了我一跳。名词解释居然是“肛门及直肠下段区域”而且多用于描述“排便不畅或痔疮”等问题。其实是我查错了。用于历史地理概念的“塞下”应该也指长城之外吧。一笑。
确实细节可以出卖人,最典型的就是宫廷玉液酒。
【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