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离中国很远,但有一个犹太州就在中国的外东北故地。如果当时以色列选择在这个地方,那可是件麻烦事。 提到以色列,多数人想到的是中东的炮火与沙漠,却鲜少有人知道,在俄罗斯远东,隔着黑龙江与中国东北对望的地方,藏着一个“犹太自治州”。 这片土地面积3.63万平方公里,刚好和台湾岛差不多大,地处温带季风区,夏季暖湿、冬季寒冷,5000多条大小河流穿梭其间,黑土厚度能达1米以上——单看自然条件,说是“远东粮仓”也不为过。 可这片风水宝地,如今却透着股名不副实的滑稽劲儿,2021年俄罗斯联邦统计局的普查数据显示,全州14.3万常住人口里,犹太人仅837人,占比连0.6%都不到,还不如当地乌克兰族、鞑靼族的比例高。 要知道,上世纪30年代,这里的犹太人占比曾达到25%,是苏联规划中的犹太家园,如今却成了俄罗斯人占比超80%的普通边疆州,这种落差背后,藏着苏联当年一盘精密却落空的大棋。 时间倒回1928年,苏联突然颁布法令,要在这片土地建立犹太自治州,并非心血来潮,早在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后,这片原属中国的土地就被沙俄夺走,到了苏联时期,远东地区地广人稀,急需开发;同时境内200多万犹太人的安置问题一直棘手,既想安抚犹太裔群体,又要借“犹太家园”的名义吸引全球犹太资本。 毕竟,当时哈尔滨已聚居数万犹太人,苏联想以此为纽带,撬动国际犹太势力的支持,顺便制衡日本在东北的扩张美国犹太协会曾为此投入3亿美元援助,帮这里建工厂、修铁路,可见这盘棋的野心。 可苏联的如意算盘,终究没敌过历史的选择,二战后犹太复国主义浪潮高涨,犹太人要选的家园,首先得有宗教与历史羁绊,巴勒斯坦是《圣经》中的应许之地,这是远东无法替代的;其次,1947年联合国通过的巴以分治决议,有欧美大国背书,比苏联画饼式的自治州更实在。 反观苏联这边,原计划1938年迁来15万犹太人,到1933年才凑够2.3万,后来肃反扩大化波及犹太知识分子,不少移民吓得举家迁走,到1989年,这里的犹太人占比已跌到4.2%,犹太家园彻底成了空壳。 如今再站在黑龙江边看对岸,倒觉得当年的历史转向是种幸运,若犹太人真在这建立国家,3.6万平方公里的边境地带,必然要牵扯领土历史遗留问题、全球犹太资本介入等复杂情况,东北边境的稳定怕是要多不少变数。 而现在,这里成了中俄边境合作的重要节点,犹太人口比例低到几乎可以忽略,曾经的地缘隐患,反倒成了两国友好往来的平静角落,这种结局比苏联当年的算计要靠谱得多。
为什么总说二战打光了苏联一代人,而没有人说打光中国一代人?不仅是苏联,德
【3评论】【1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