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获得“国际承认”让赖清德当局馋得流口水,对“参与国际体系”更充满幻想? 巴勒斯坦最近在联合国大会上再次获得多个成员国支持,虽然还谈不上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但“国际承认”的象征意义让不少地区纷纷关注。 台湾地区内部舆论也开始躁动,部分“台独”势力觉得这是一个“机会”,赖清德当局则更想借这个热度推动所谓的“加入联合国”议题,幻想在国际体系里获得更多话语权。 然而,现实的冷水早就备着等着了。国民党前副秘书长黄奎博就点出了关键,台湾在“参与联合国”这件事上,压根儿就过不了“四座大山”。 所谓的“四座大山”,指的就是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唯一代表中国的合法政府、以及大陆在国际组织中的主导影响力。 这四个因素环环相扣,根本不给台湾当局留下多少腾挪空间。无论怎么包装、怎么炒作,只要脱离一个中国原则,国际组织的大门就不会为台湾当局敞开。 这不是哪个政治人物能喊嗓门喊出来的,也不是靠“国际同情”就能实现的。现实比嘴上说的要复杂得多。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2009年到2016年之间的马英九执政时期。 那段时间,台当局因为承认“九二共识”,在两岸关系上维持了某种程度的默契和稳定。也正是这个背景下,台湾才能以“中华台北”的名义参加世卫大会。 还能以“主宾国”的身份参与国际民航组织大会。虽然不是会员国,但这种务实参与确实让台湾地区在国际公共卫生和航空领域有了发声的机会。 而现在,赖清德当局放弃“九二共识”,一门心思搞“对抗”,结果就是不仅进不了会议厅,连邀请函都收不到。 再看看巴勒斯坦这个案例,虽然它在联合国的地位有所提升,但别忘了,它有阿拉伯联盟和伊斯兰合作组织这些庞大的政治集团支持,还有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署等机构长期参与到其中事务。 最关键的是,巴勒斯坦不是以分裂主权国家的方式寻求承认,它的“国家地位”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逐步建立的。 反观台湾,作为中国的一部分,无论怎么包装“台湾代表台湾人”,国际社会也不会跟着起哄。毕竟联合国是一个主权国家俱乐部,不是搞“地区展示”的地方。 再把视角拉远一点,看看最近的一些国际热点,比如乌克兰危机、苏丹战争、尼日尔政变等等,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国际地位”也都受到挑战,但即便如此,它们依然是联合国的正式成员。 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国家主权是被广泛承认的。而台湾,不管内部如何包装自己,在国际上就不是一个被承认的主权国家。 可惜现实是,赖清德当局根本不愿面对这个前提。他们宁愿年年花大价钱买“国际曝光”,也不愿意承认一个中国。 他们更愿意把失败包装成“被打压”,然后继续在岛内制造对立情绪,为自己的政治加分。于是,国际参与变成了一个政治秀场,真正的实质利益却被忽略了。 结果就是,台湾地区民众看不到国际通路的改善,只看到政客在舞台上的表演。从巴勒斯坦到台湾,这两个地区的国际遭遇被放在一起比较,其实更能看清楚台湾当局的尴尬处境。 幻想和现实之间差着的不是距离,而是基本逻辑。赖清德当局想靠别人的例子来照亮自己前路,可是自己连门口的钥匙都不愿意拿,怎么进去? 国际社会不是靠喊口号就能改变格局的地方,台湾当局要想真正有所作为,还是得先把脚下的路走对了。 参考资料:多国在联合国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 2025-09-23 06:10·央视新闻
特别!报道!美国特朗普连夜宣布9月27日,美国官宣:只对特朗普进口品牌药
【3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