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高校招聘会,把一群天之骄子逼成了“蝗虫过境”。9月15日,黑龙江人才周高校举

岚岚看商业 2025-09-27 19:28:19

一场高校招聘会,把一群天之骄子逼成了“蝗虫过境”。9月15日,黑龙江人才周高校举办招聘会,报名参加的足足有11万人,而现场的岗位却只有1万不到,队伍一眼望不到头,从招聘会现场一直排到地铁站。什么概念呀? 《西游记》里玉帝捉孙悟空都只派出了10万天兵天将,这里却有11万“人中龙凤”举步维艰。 你说你是硕博研究生,可放眼望去,身边哪个不是研究生啊?这么多简历,HR估计都要翻破皮了。如今,国家发展需要大量人才,大学为了响应政策不断扩招。自从2022年起,我国高校毕业生就已经突破千万,比巴黎的总人口都还要多。 2025年毕业生更是来到了1222万人。无论哪个学校办招聘会,现场都是密密麻麻的人头。加上疫情之后,经济处于缓慢恢复的阶段,就业市场还没完全喘过气儿,好工作就变成了“限量款”。 就业难成了常态,既然“高不成”,大家就纷纷降低了要求,于是就出现了博士抢硕士的活,硕士抢本科的岗。文科硕士3500元,工科硕士4000元出头,你嫌低,你不干,有的是人抢着干。 名校毕业生出来送外卖、摇奶茶,那都见怪不怪。上学的时候总吐槽资本太嚣张,高呼“00后要整顿职场”,可到了真正找工作的时候,才发现,别说整顿了,连职场都进不去。 可为什么寒窗苦读这么多年,毕业了,却连一条适合自己的路都没有呢?很多人把原因归结到了学历贬值上,但本质上是我们的课本和课堂有点追不上这个飞快变化的世界。中国现在正经历第三次深刻的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调整,科技发展飞快,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这些新兴行业不断冒头,传统行业也在拼命转型。这些新领域需要的不再是“纸质文凭”,它们渴求的是实打实的技能和创新力。 可是现在很多大学的专业和课程都还用着十几年前的教材与理论,课件与PPT比学生的年龄都大,内容反反复复还是老一套,完全跟不上时代发展。尤其是一些文科专业,学生学到了一堆理论,写了许多论文,到了岗位上却发现真正要用的,课堂上根本没教,还要自己重新花大量的时间摸索和学习。 而且很多大学只关注理论知识的灌输,片面强调学生的学术成绩和考试成绩,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能力培养,“严进宽出”,导致了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后很难适应社会的全面发展。 这种教育和现实的严重脱节,就导致了市场出现“招工难”和“就业难”共同存在的矛盾: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行业又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很多人总爱批评说,现在的大学生脱不下“孔乙己的长衫”,觉得大学生眼高手低。可现在的情况是,就算脱下了“长衫”,也很难分到“蛋糕”。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今年16到24岁的年轻人失业率升到了18.1%。 随着经济大环境的不断下滑,大批企业都赚不到钱了,入不敷出,那只能裁员,这就导致社会的岗位在不断减少。失业的在焦虑自己找不到工作,在职的也担惊受怕,说不定哪一天自己就被“优化”。所以大家都想求一个“铁饭碗”,想要在这残酷的就业环境中脱颖而出,只能继续往上去读研读博,考公考编,全都挤到了这条狭窄的路上。 虽说现在大环境不好,是因为国家正在面临经济转型的“阵痛期”,可转型扬起的一粒灰,落在普通人头上,那就是一座大山。要解决这些问题,只能靠大家一起努力:政府可以推动产业升级,多帮帮小公司,创造出更多合适的岗位;学校要跟上市场变化,多安排实践课,教点实用的,别整天搞一些毫无意义的“水课”;毕业生也要调整心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技能,去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别被网络媒体制造的焦虑裹挟。 虽然眼前困难不少,但反过来看,这也是一个机会,不断逼着现在的教育朝着更能适应未来的方向发展。

0 阅读:12
岚岚看商业

岚岚看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