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慈禧来到山西首富乔家,要借十万两白银应急,乔致庸跪倒在地,说:“别说十万,三十万都行,只求老佛爷赐四个字。” 这一年,八国联军的洋枪洋炮轰开了北京城,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换上平民的衣服,仓皇西逃。 西逃的队伍车马不足,粮食短缺,连干净的饮用水都成了奢望。随行的王公大臣、太监宫女叫苦不迭。 最要命的是,没钱了。 要维持这上千人队伍的开销,稳住军心,安抚地方,处处都需要钱。 当逃亡队伍进入山西地界时,慈禧的眉头终于有了一丝舒展。 她知道,这里是中国最富庶的地方,是“晋商”的老家。她派出身边的总管太监,前往祁县,去拜访一个天下闻名的商号——“复盛公”乔家。 目标很明确:借钱。 乔家的当家人,是名满天下的“亮财主”乔致庸。 当乔致庸接到地方官的通报,说“老佛爷”要向他家借十万两白银应急时,整个乔家都炸开了锅。 大家都说:“这钱借出去,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啊!” 乔致庸坐在太师椅上,捻着胡须,一言不发。他知道,借,可能有去无回;不借,一顶“不忠君”的大帽子扣下来,乔家百年基业可能瞬间就会灰飞烟灭。 许久,他站起身,对众人说了一句:“备轿,我要亲自去接驾。” 见到慈禧时,昔日威严的“老佛爷”,面容憔悴,神色疲惫。 不等太监开口,乔致庸当即跪倒在地,恭恭敬敬地说道:“国难当头,商贾理应为国分忧。老佛爷不必开口,我乔家愿敬奉白银三十万两,以解燃眉之急!” 此言一出,在场所有人都惊呆了。 慈禧太后自己都愣住了。她本来已经做好了被推诿、被讨价还价的准备,却没想到,对方不仅不推辞,还主动把数额加了两倍。 她看着跪在地上的乔致庸,缓缓开口:“难得乔东家如此识大体、顾大局,不知哀家该如何回报?” 乔致庸叩首道:“草民敬奉的,是江山社稷,是天下安稳,并非借款,不敢求报。” 慈禧点了点头,心中大为赞赏。她接着问:“那你想要什么赏赐?官职?还是黄马褂?” 乔致庸摇了摇头,再次叩首:“草民一介商人,寸功未立,不敢求官求爵。草民只斗胆求老佛爷一幅墨宝,作为我乔家的传家之宝,不知可否?” “哦?”慈禧来了兴趣,“你想要什么字?” 乔致庸回答说:“只求老佛爷御笔亲题四个字——‘福种琅嬛’。” 福、种、琅、嬛。 这四个字,看似寻常,却藏着无尽的智慧。 “琅嬛”,是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藏有天下所有的书籍和宝藏。乔家将自己的宅院命名为“在中堂”,意在不偏不倚,而“琅嬛”则是对家族兴旺、文脉昌盛的美好期许。 乔致庸求的,不是简单的“福”,而是“种福”。他深知,财富如流水,官位如浮云,唯有“福气”需要一代代人去耕种、去积累,才能源远流长。 他要的,不是一时的赏赐,而是一个能庇佑子孙后代、让家族远离灾祸的“护身符”。 慈禧听完,龙颜大悦。她当即命人取来文房四宝,挥毫写下了“福种琅嬛”四个大字,并盖上了自己的印玺。 乔致庸捧着这幅墨宝,如获至宝。 三十万两白银,换来这四个字。在别人看来,这笔买卖亏到了家。 但乔致庸却知道,他赚了。 回到京城后,慈禧命人制作了一块匾额,上书“福种琅嬛”四字,并吩咐山西地方官亲自将匾额,送至乔家。 从此以后,“福种琅嬛”的金字招牌,就成了乔家最硬的后台。 有了“老佛爷”的御笔亲题,无论是官府还是匪盗,都要给乔家三分薄面。 乔家的生意,也因此在乱世之中,得到了最安稳的保障。 他用三十万两白银 ,为家族的未来,买了一张价值连城的“平安符”。这份远见和格局,才是晋商能够“汇通天下”的真正秘诀。
1900年,慈禧来到山西首富乔家,要借十万两白银应急,乔致庸跪倒在地,说:“别说
星河滚烫你是画
2025-09-27 20:59:44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