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德国一位63岁的流浪汉,突然收到了一笔2000美元的汇款。他看了一眼汇款地址写着:中国南京,不禁泫然泪下。 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在德国街头流浪,邮递员却找到他,递上一封来自中国南京的汇款。当看到汇款地址的那一刻,这位63岁的老人泪流满面。十年前,他在南京拯救了25万中国人的生命,如今这些人没有忘记他的恩情。 1882年,约翰拉贝出生在德国汉堡市的一个普通家庭。14岁时父亲病逝,家境贫寒的他不得不辍学打工谋生。年轻时曾到非洲莫桑比克工作,积累了国际贸易经验。1908年,26岁的拉贝来到中国,在西门子公司工作,从此与这个东方国度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中国工作的30年里,拉贝先后在沈阳、北京、天津、上海、南京等地工作,逐步从普通职员晋升为公司高管。他学会了中文,深深爱上了中国文化,把中国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由于历史背景,他也加入了纳粹党,但这个身份在后来的关键时刻成为了拯救中国人的重要因素。 1937年12月,日军攻占南京,开始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当各国政府紧急撤离在华侨民时,拉贝却做出了一个改变历史的决定——留下来保护中国百姓。他被推选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利用自己的德国身份与日军交涉,阻止对中国平民的暴行。 拉贝在自己的住宅内建造了防空洞,为躲避屠刀的中国百姓提供庇护。他和其他国际友人一起划定了约3.86平方公里的安全区域,设立了25个难民收容所。在那段黑暗的日子里,这些地方成为了生命的方舟,保护了25万多难民。 除了救助难民,拉贝还详细记录着日军的种种罪行,拍摄照片,收集证据,希望向世界揭露真相。这些记录后来成为了举世闻名的《拉贝日记》,成为南京大屠杀的重要历史见证。 1938年2月,在德国政府和日本方面的双重压力下,拉贝被迫离开南京回到德国。离别时,成千上万的中国百姓聚集在码头为他送行,场面十分感人。回国后,他积极向德国政府和国际社会揭露日军暴行,但这种行为引起了纳粹当局的强烈不满。 二战结束后,拉贝因曾是纳粹党员身份而被盟军逮捕,先后被苏联和英国关押。出狱后的他失去了工作,生活陷入困境。昔日的企业高管沦为街头的流浪汉,63岁的老人靠微薄的救济金勉强维持生存。 远在中国的南京人民得知拉贝的困境后,立即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募捐活动。大屠杀的幸存者为拉贝募集了1亿元中国币,大约相当于当时的2000美元。这在1948年是一笔巨款,相当于当时德国人一年的收入。 当拉贝收到这笔来自中国南京的汇款时,看到汇款地址上那四个字,往昔的记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激动得热泪盈眶,他想起了那些在安全区里得到保护的中国百姓,想起了那段与中国人民共同度过的艰难岁月。 这笔汇款解决了拉贝的燃眉之急,让他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得以维持基本生活。1950年1月5日,拉贝在德国因中风去世,终年68岁。直到去世前,他的桌上始终摆放着那张来自中国南京的汇票复印件,还有一些从中国寄来的感谢信。 这个跨越国界的温暖故事告诉我们,善良和正义永远不会被遗忘。当年拉贝用生命守护中国人,十年后中国人用真情回报德国友人。你认为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还能找到这样纯粹的人间真情吗?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为什么总说二战打光了苏联一代人,而没有人说打光中国一代人?不仅是苏联,德
【5评论】【1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