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教给天下人一个道理,不是国耻,不是国难,而是在敌人面前,投降和逆来顺受

淙淙谈历史故事 2025-09-27 23:45:40

南京大屠杀教给天下人一个道理,不是国耻,不是国难,而是在敌人面前,投降和逆来顺受换不来任何好处。 说起南京大屠杀,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咽口唾沫。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下南京后,没几天就闹出那场人间惨剧,持续了六个星期,死了多少人,中国官方数字是30万左右,包括放下武器的士兵和平民。这不是什么抽象的国耻国难标签,它直接戳破一个幻想:在铁了心要欺负你的敌人面前,低头哈腰、缴枪不杀的把戏,一点用都没有。日军那时候的作风,投降了照样是死路一条,这道理血淋淋摆在那儿,得让后人好好掂量。 淞沪会战打完,中国军队退守南京,城里守军有八万多,唐生智指挥,肖山令这样的将领带着宪兵和警察死守阵地。日军第十军和第六师团,加上其他部队,总兵力十来万,飞机坦克齐上阵。南京保卫战从12月1日开打,中国部队在城墙和街巷里硬扛,拖了日军十多天,本来他们计划一周拿下,结果推进慢了,伤亡上万。这抵抗不是摆设,它让日军从一开始就窝火,进城后那股子戾气就全撒出来了。 投降这事儿,在南京大屠杀里是最扎眼的例子。守军里头,有七到九万人滞留城内,弹药用光了,只能举白旗。日军进城第一天,就开始收拾这些俘虏。历史记录清楚,12月13日到15日,日军就把几万名中国士兵集中起来,先是搜身抢东西,然后集体处决。有的在长江边上被机枪扫射,尸体扔江里;有的在仓库里捆成一串,刺刀捅过去。日军自己拍的照片和文件都留着证据,他们以“粮食不够”为借口,干脆把俘虏全杀了。东京审判时,检察官翻出这些材料,证人证词一大堆,确认了日军高层至少默许了这事儿。松井石根那帮军官,没下明令,但也没拦着,部队长官像中岛今朝吾这样的,直接指挥屠杀。想想看,士兵们卸了枪,双手举过头顶,以为保命了,结果日军围上来,用枪托砸,用刀砍,血流成河。这哪是俘虏待遇,分明是赶尽杀绝。 不止军人,平民也一样。南京城里几十万老百姓,本以为城破了就忍着过,谁知日军进城后,抢劫强暴杀人一条龙。妇女儿童藏哪儿都没用,日军挨家挨户搜,抓出来就地解决。国际安全区里头,美英传教士和记者目击了全程,约翰·拉贝的日记写得明明白白:日军士兵闯进去,拉人出来枪毙,尸体堆街头。投降的逻辑在这儿崩盘了,你逆来顺受,关上门不出声,他们照样砸门进来。历史学家统计,那六个星期里,强暴案上万起,很多受害者事后还被杀。日军部队纪律松散,新兵杀红眼,老兵跟着起哄,整个南京成了他们的发泄场。这暴行不是意外,是侵略战争的常态,日军从华北打到这儿,一路就这样,南京只是高潮。 抵抗的一面,也得说说。它证明了,硬骨头精神能换来一线生机。肖山令就是典型,湖南益阳人,1892年生,早年保定军校毕业,北伐时当团长,30年代升宪兵副司令。南京保卫战,他身兼七职,带6500宪兵和3000警察守清凉山一线。阵地战打得凶,日军坦克冲上来,他指挥部队用手榴弹炸,机枪扫,拖住敌人好几天。城破后,大部队撤了,他没走,率残部在总统府附近堵路障,反冲锋到最后。12月13日晚,弹尽,他召集人手,下令宁死不降,自己举枪自尽,追授中将。他的宪兵小队,很多人跟着战死或自杀,没一个投降的。类似事儿不少,城内零星部队藏废墟里打游击,警察在江边射击敌船,平民也组织自卫,砸石头扔瓶子。抗日战争纪念网资料显示,滞留军民抗争形式多样,有人人数少,但总共牵制日军,伤亡他们上千。台儿庄战役也类似,中国军队拼到最后,没投降的活下来多,投降的往往更惨。 这道理不光是中国事儿,放眼二战,投降的代价到处可见。英美军队在菲律宾或新加坡投降后,日军建劳工营,虐待致死率高;朝鲜战争里,美军俘虏待遇还行,因为双方有日内瓦公约底线,日本那时候压根不认。日军对中国人,从满洲到南京,一贯视如草芥。历史研究组像藤原彰这样的日本学者,也承认南京屠杀是系统性行为,不是士兵个人失控。国际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5年把南京大屠杀档案列为世界记忆遗产,里面日军文件、目击报告全有,证明投降没用,抵抗至少让侵略者付出血本。

0 阅读:0
淙淙谈历史故事

淙淙谈历史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