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8年,康熙帝最小的儿子允祕父母双亡,然而,他因祸得福,雍正帝心疼这个才12岁的小弟弟,把他接到宫中当儿子养,让他和弘历、弘昼一起读书上学。允祕比两个大侄子还小4、5岁,他像跟屁虫一样,整日跟在弘历、弘昼身后。 康熙帝的二十四子胤祕出生在康熙五十五年五月十六日,那时候康熙已经六十二岁高龄了。作为晚年所得的幼子,胤祕从一落地就备受康熙关注。康熙帝经常把他带在身边,不管是处理政务还是外出巡视,都不离不弃。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畅春园驾崩,当时六岁的胤祕就在旁边陪侍。这段经历让胤祕从小就熟悉宫廷生活,也为他后来的人生打下基础。雍正帝登基后,为了避讳,把胤祕改名为允祕,让他继续留在宫里生活。 允祕的母亲是穆嫔陈氏,她在雍正六年去世,那年允祕十二岁。从此允祕成了孤儿,但雍正帝没有把他扔在一边,而是亲自安排他的教育和生活。允祕比雍正的儿子弘历小五岁,比弘昼小四岁,这年纪差让他在宫中更像个小辈。雍正帝让他和弘历、弘昼一起在上书房念书,这不光是学习知识,还拉近了叔侄间的关系。允祕就这样融入了雍正家的日常,跟着侄子们度过少年时光。 雍正六年,允祕的母亲陈氏去世后,雍正帝立刻把他接到宫中抚养。这时候允祕才十二岁,正需要人照顾。雍正帝把他当自家儿子看待,让他跟弘历和弘昼一块儿上学。弘历生于康熙五十年,比允祕大五岁,弘昼生于康熙五十一年,大四岁。允祕每天都黏着这两个侄子,成了他们的小尾巴。雍正帝这么做,一方面是怜惜这个小弟弟,另一方面也稳固了家族内部的和睦。 在上书房里,允祕和弘历、弘昼一起学习经史子集。雍正帝重视教育,经常检查他们的功课。允祕虽小,但适应得快,很快就跟上节奏。雍正帝还派专人指导他们,确保允祕不落下。允祕跟着侄子们,不仅学到知识,还养成习惯。这段时光让允祕从孤儿变成皇室一员,生活稳定下来。雍正帝的举动显示出他对弟弟的责任感,避免允祕孤立无援。 雍正十一年,雍正帝决定封允祕为和硕諴亲王,同时封弘历为宝亲王,弘昼为和亲王。这三人一起受封,在清朝历史上少见。礼部官员有异议,说皇帝弟弟和儿子并封不合规矩,但雍正帝坚持己见。他说三人虽无大功,但就是偏爱自家亲人,必须一视同仁。允祕十七岁就当上亲王,待遇跟侄子们一样高。这次封王让允祕地位稳固,以后日子好过多了。 雍正十三年,雍正帝驾崩,弘历继位为乾隆帝。乾隆帝对叔叔允祕很关照,九月二十二日为允祕和弘昼举行册封礼,分旗赐第。乾隆帝还派两位翰林官做允祕的师傅,从严教导。十一月,陈氏被追封为皇祖穆嫔,这提升了允祕的家族地位。乾隆帝让允祕参与政务,逐步给他安排职务。 乾隆二年,允祕开始担任镶白旗蒙古都统,这是个从一品的职位,掌管旗务。乾隆帝信任他,让他管理重要事务。允祕虽不爱政务,但做事听话,从不乱来。乾隆帝派人教他,就是想让他多学点东西,别只顾享乐。允祕照办,慢慢适应角色。乾隆时期,允祕的生活安定,享受亲王待遇,还领到不少赏赐。 乾隆二十九年到三十八年,允祕先后任厢黄旗蒙古副都统、正黄旗满洲副都统、镶白旗蒙古副都统、镶黄旗满洲副都统等职。他还管理健锐营、御书处和宗人府事务。这些职务让他参与皇家事务,但允祕保持低调,不争权。乾隆帝对他满意,从没重罚过他。允祕就这样平稳度日,直到乾隆三十八年十二月三日去世,享年五十八岁。乾隆帝赐谥号恪,允祕一生没大起大落。
1728年,康熙帝最小的儿子允祕父母双亡,然而,他因祸得福,雍正帝心疼这个才12
混沌于浮云
2025-09-28 00:48:41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