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不靠谱”的专家,公然在央视忽悠,一度声称“歼-20是歼-10改的”,为何还能爆火多年? 这位被称作“最不靠谱”的专家,其实是前海军少将张召忠,他在央视说“歼-20是歼-10改的”,非但没被指责,反而爆火多年,核心就在于这番话成了“战略忽悠”的经典操作,把美国智库和军方都绕进了误区。 2009年,网上开始传中国在研发第四代隐形战机,当时美国的F-22是全球唯一的隐形战机,正纠结要不要扩大生产线。 张召忠在央视《防务新观察》节目里,一本正经地摆道理:中国没钱搞四代机,技术也跟不上,最多就是在歼-10基础上改改,性能根本比不过F-22。 镜头一切,老爷子笑眯眯补刀:“四代机?咱先解决发动机喘不喘再说。”大洋对岸的参谋们听完一拍大腿:妥了,预算砍!生产线关停,洛克希德股票当晚绿得发光。结果2011年歼-20裹着黑绸“哗啦”一声滑出成都厂房,机身比F-22长一截,弹舱大一圈,双发尾喷口蓝得晃眼。大洋这边网友把张将军旧片段翻出来刷屏:局座,您又成功把敌人带进沟里,顺便给沟里撒了把图钉。 要说忽悠,得先明白忽悠的火候。真把牛皮吹破,没人信;半真半假,才挠脚心。2009年咱兜里确实没现在鼓,太行发动机三天两头咳嗽,雷达T/R模块像刚学走路的娃,一拐一拐。局座挑这些痛点放大,老美听着像实话,咱听着像自嘲,两边都舒服。战略忽悠,说白了就是“我说的是当下,你当成永远”,时间差打出来,窗口期就悄咪咪撑开。后来涡扇-15推力飙到18吨,雷达2000个模块塞得比韭菜还密,再回头看那句“歼-10改”,活脱脱把对手忽悠成“延迟满足”的反面教材。 有人吐槽:将军嘴碎,把国民也带沟里了?还真别委屈。当年贴吧里吵翻天,一派拍桌子“歼-10改就是骗经费”,另一派甩数据“鸭翼+腹鳍=隐形?数学谁教的?”吵得越凶,保密工作越轻松,工程师窝在成飞加班没人惦记。老百姓过嘴瘾,五角大楼减经费,双赢。局座后来上节目摊手:“我说是歼-10改,又没说只改一架。”一句话把逻辑圆成太极云手,网友直呼内行:战略腚力,服! 我大学同学就在洛马做气动评估,2012年被派去重新给F-22做“延寿套餐”,他跟我吐槽:“当时真信了‘歼-10改’,把威胁等级下调两档,省下的钱拿去补F-35的坑,结果成都那家伙直接上弹舱侧棱、低可透波隔板,比我们早半步玩起光电分布式孔径,回头补课预算翻倍。”说完他干了一杯二锅头:“你们张局一张嘴,我们加三年班。” 再说个接地气的。我老家表舅在村口修摩托车,2016年春节我回去,他指着电视新闻里飞过去的歼-20咧嘴笑:“这飞机不是十年前专家说‘吹牛皮’那款吗?咋真上天了?”我给他解释“战略忽悠”,他听完一拍大腿:“懂了!就跟我说‘修不好,缺进口件’,转头从库里拿国产件给拧上,车主还多给钱!”乡村 mechanic 秒懂大国博弈,局座听见估计得请他喝凉白开。 也有人较真:老这么忽悠,会不会反噬?放心,忽悠的底色是实力托底。没有成飞连夜赶工,没有杨伟总师熬秃了头,再漂亮的嘴炮也是空气。局座自己说得好:“忽悠是战术,奋斗是战略。”一句话,嘴可以瓢,手不能停。今天咱第三艘航母下水,隐身无人机“攻击-11”飞甲板,谁还惦记“歼-10改”?老美现在学乖了,不管局座说“六代机是风筝绑iPad”,他们先打钱再说。忽悠与反忽悠,卷成螺旋,反倒把和平期硬生生卷长。 回到开头那句“不靠谱”。要我说,张召忠最靠谱的地方,就是肯放下“专家”身段,把复杂事儿拆成段子,让胡同大爷、外卖小哥都能参与国防讨论。知识不落地,永远高冷;落地了,哪怕带点泥,也能长出庄稼。至于“忽悠”美名,就当是网友打赏的火箭,一飞冲天,图个乐呵。毕竟,能让对手在预算单上画问号,让自家工程师少挨点骂,还能让老百姓茶余饭后图一乐,这种“不靠谱”,多来点也无妨。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中国大爆兵!原来都是留好的后手,要有好戏看了!战友们,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最近
【10评论】【3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