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切尔夫人在回忆录中坦言:当年并不想归还香港,考虑过发动战争。因“福克兰群岛战争

罗普娱记 2025-09-28 10:32:18

撒切尔夫人在回忆录中坦言:当年并不想归还香港,考虑过发动战争。因“福克兰群岛战争”声名鹊起的撒切尔女郎,一上台就把“保英领土”的态度搬到了香港问题上。 1982年,刚打胜福克兰群岛战争的撒切尔,带着打仗的心思来谈香港问题。 1982年4月到6月,英国和阿根廷为了福克兰群岛打了一场仗,撒切尔夫人下了血本,调动了近3万兵力,出动了包括航空母舰在内的百艘舰船,花了12亿美元军费,硬是把远在南美洲的小岛抢了回来。 这场胜利让她在英国的支持率一下从31%涨到了59%,也让她觉得英国还能靠强硬保住海外领土,于是转头就把这股劲头用到了香港问题上。 当年9月,撒切尔夫人坐着皇家空军专机到了北京,踩高跟鞋走进人民大会堂福建厅时,满脑子都是“保香港”的算盘。 一开口就拿出了“三个条约有效”的说法,说19世纪清朝签的那些割地条约得认,还放话“香港离了英国管治就会崩溃,资金会全跑光”,言外之意就是要么让英国继续管,要么就等着香港乱套。 她那会儿确实有底气,毕竟刚打赢仗,身边的顾问也劝她,中国刚改革开放,说不定会怕影响经济不敢硬来。 可她没算到,邓小平早就把话说死了。一上来就戳破了她的底气,明确说主权问题没得谈,1997年必须收回整个香港,不光是新界,连香港岛、九龙都得收回来。 邓小平还直接挑明,要是1997年不收回香港,中国政府就是晚清政府,领导人就是李鸿章,没法向老百姓交代。 撒切尔夫人见硬的不行,就开始威胁,说谈判不成香港会出大乱子,邓小平当场回她,中国早把各种情况都想到了,要是过渡时期真出严重波动,就不得不重新考虑收回的时间和方式,就算面对灾难也得扛住。 其实撒切尔夫人心里也清楚,打仗只是说说而已,真打根本不现实。福克兰群岛离英国1.3万公里,阿根廷实力又弱,英国才能勉强打赢。 可香港离中国内地就几百公里,中国陆军当时有百万兵力,而且就在家门口,英国在远东根本没那么多兵力可调。那会儿英国的军费一年才200多亿美元,刚打完福克兰战争已经捉襟见肘,要是跟中国开战,光后勤补给就得拖垮英国经济。 更关键的是,香港对英国是块肥肉,1982年香港的贸易额占英国全球贸易的7%,每年给英国带来上亿英镑的收益,真打仗这些好处全没了,英国商界早就给政府施压,坚决反对动武。 谈判从原定的一个半小时拖到了两个多小时,撒切尔夫人全程被邓小平的强硬压着,连反驳的余地都没有。她身边的外交顾问后来回忆,邓小平说话一点不绕弯子,直接把底线摆出来,说中国有权派军队收香港,这话让撒切尔夫人当场没了话。 走出福建厅时,她脸色凝重,脑子里全是谈判桌上的交锋,下人民大会堂石阶时,高跟鞋突然绊在台阶上,整个人摔在水泥地上,皮鞋和手袋都飞了出去。 旁边的英国大使和工作人员赶紧把她扶起来,她虽然强装镇定说了声谢谢,还朝记者挥手,但那一下踉跄根本藏不住内心的挫败。 后来撒切尔夫人晚上跟英国大使念叨,说邓小平太强硬,一点情面都不讲。她也试着换招,之后又提出“用主权换治权”,想让英国继续管香港,还搞“三脚凳”把戏,让港督以“第三方”身份参加谈判,结果全被中国顶了回去。 中国明确说,谈判是中英两国的事,香港没有资格当第三方,主权和治权必须一起收回来。1983年英国大选撒切尔夫人连任,可再谈香港还是没辙,因为中国的立场从来没变过,而且国际社会也都认香港是中国的,没人会支持英国的殖民立场。 撒切尔夫人后来也承认,从人民大会堂摔跤那天起,她就知道香港保不住了。福克兰战争的胜利只是回光返照,大英帝国早就没了当年的实力,面对坚决要收回领土的中国,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资本。 1984年中英签署联合声明,确定1997年香港回归,撒切尔夫人在签字时手都在抖。她那一下摔跤不是偶然,是硬撑的强硬被实力击碎后的本能反应,更是大英帝国从殖民地霸主跌回普通国家的真实写照。 香港最终顺利回归,证明不管谁带着战争的念头来谈主权问题,在国家实力和坚定立场面前,都只能认输。

0 阅读:44

猜你喜欢

罗普娱记

罗普娱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