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宰了3天的鹅,今天又开始杀芦花鸡。有时候觉得,忙是一件好事。 忙起来,最起码

酸酸甜甜小梅 2025-09-28 10:37:55

连续宰了3天的鹅,今天又开始杀芦花鸡。有时候觉得,忙是一件好事。 忙起来,最起码是有目标的,有奔头的。 虽然,这份忙里更多的体力劳动是豆爸。 昨天,发完所有的鹅,问工人还剩几只。她说还剩三只。 这次杀的鹅都是按照数量杀的。每一次宰杀,也都是按照食客们购买的数量。我倒并不想多杀,甚至把多出来的放在冷柜里。那是一个没有目的结局,既吃不掉又不想把冰冻货拿去吆喝买卖。也就养成了习惯,多人买,买了多少只,我就杀多少只。 本来三天宰杀的数量是刚刚好的。不多不少,够工人三天拔毛的量。鹅拔毛是按照数量数的,豆爸都是根据三个工人一天能拔出多少鹅而安排,多一只也是不行。但凡多了一只也就耽误了工人下班时间。在农村,说来奇怪。雇工是不能耽误下班时间的,偶尔一次两次倒也不打紧,次数多了,那便是不行。 若从钱的角度出发,说多给加班费,可也就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她们会很是客气的拒绝。可如若真接受这份客气,那便是不自知了。 好在,豆爸也是知道分寸,一般不会让自己也不能让别人为难,控量便是最好的安排。好巧不巧,昨天给一客户发错了地址,晚上他说重新再发一个。刚好工人说还剩三只鹅,心中很是满意。决定多出一只正好发给他。 哪知晚上,豆爸告诉我,有一只鹅个头小,瘦的很,他问我可知。我自然是不知。当即给工人打电话询问。“你说今天剩三个鹅。大小怎么样?”“都还好吧。”“没有小的瘦的吗?”“三个重量差不多,就有一只,屁股红红的,瘦的很,看起来不好。”“那你怎么没跟我说呢?”“忘了。”“这事怎么能忘呢?你不说我也不知道,我已经许诺给别人,稀里糊涂发一个不好的怎么办呢?干事不能总是忘。”我直言不讳的说出我的想法。 如今我也是明白了,有些事对的就是对的,错了就是错了,谈不上不好意思说。人活着心思太重,于事于己都不是明智的。很意外,她坦然的接受了我的话。回了句“说的对。”既然如此,我想着,不如借此多说点。“以后无论是我这边的事还是农场其他事,不能总好忘,忘了怎么做事呢?很多情况,你要不说我们是不知道的,我就这么稀里糊涂发给别人一只瑕疵鹅,那我怎么交代呢?你讲可是?”她又来了一句“你讲的对。” 有趣。短短四个字,反倒是让我不知如何应答。当豆爸得知我们这段对话后,笑的面目全非。或许他也觉得,工人大姐有趣吧。又或许他觉得如今的我可真是敢说。没那么多顾忌……人就是顾忌太多,总是顾前顾后,最后话说不得,心又顺不下。反倒是徒增烦恼。这是我最近才领悟到。中国人或许受传统思想的熏陶太过严重?反倒是人人都学会所谓的言不由衷,口不对心。 这点,像是中国人与生俱来的本领。老人、孩子、男人、女人。人人如此。每个人都在追求,怎么才能把话说的完美,怎么才能让自己完美,怎么才能学会把话说的好听还能让人不生气还能达了自己的目的。 追本溯源,或许会觉得这就是传统思想熏陶后的本领。会做人了…… 我倒觉得可笑的很。 庄子说"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可见,圣人自始至终也没有教我们圆滑亦或者圆润才是处世之道?那人为何都热爱言不由心呢?明明对方错了坚持说没事,其实心里早已经炸出蘑菇云。明明觉得不好,为了取悦,非得说些别人爱听的话。明明不喜,为了照顾别人的情绪,非得伪装喜欢。想来,也不是圣人教的,更不是传统文化熏陶的。而是后人根据内心的本性和社会生存竞争的环境而自己进化的。至于这进化的是好是坏,可能因人而异。于我,倒觉得憋屈,不如坦然来的痛快。说错了就去改,说对了就坚持。绝不拖泥带水的装着。

0 阅读:1
酸酸甜甜小梅

酸酸甜甜小梅

酸酸甜甜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