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不靠谱”的专家,公然在央视忽悠,一度声称“歼-20是歼-

高干评世界 2025-09-28 11:38:04

中国最 “不靠谱” 的专家,公然在央视忽悠,一度声称 “歼 - 20 是歼 - 10 改的”,为何还能爆火多年? 这位被调侃 “不靠谱” 的专家,是前海军少将张召忠。 他那些看似 “离谱” 的言论,没让他遭质疑,反而火了二十多年,核心在于这些话既是对外的 “信息烟雾弹”,也是对内的 “国防科普钥匙”,在军事信息博弈和大众认知之间搭了座特别的桥。 2006 年,国内刚传出 “新一代战机研发” 的零星消息,美国就通过卫星监测到成都某机场的异常动向,开始密集研判中国空军发展进度。 当时张召忠在《军事天地》节目里聊战机技术,特意提到 “中国战机研发讲究‘小步快跑’。 歼 - 10 刚稳定量产,短期内不会冒进搞四代机,最多在航电、雷达上做些改进”。 他还拿歼 - 10 的单发设计举例,说 “隐形战机需要双发保证推力,咱们在大推力发动机上还没突破,怎么可能一下子跨到四代机?” 这番话被美国《防务新闻》引用,连美国空军情报部门的报告里都写着 “中国四代机研发仍处于概念阶段”,直接放缓了对中国空中力量的警惕。 2012 年,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刚完成海试,西方媒体就炒作 “中国航母威胁论”,美国海军甚至在太平洋搞针对性军演。 这时张召忠又在节目里 “唱反调”:“辽宁舰就是艘训练舰,舰载机起降还得练个三五年,形成战斗力至少要十年,而且没有配套的驱逐舰、护卫舰,根本没法远洋作战。” 他还特意提 “咱们的舰载机歼 - 15,是在苏 - 33 基础上改的,航电系统不如美国的 F-18,载弹量也差一截”。 这番话让美国放松了对辽宁舰的关注,可实际上,辽宁舰在 2016 年就完成了跨海区训练,2018 年就形成了初步作战能力。 美国后来才发现,张召忠当年强调的 “短板”,早就在训练中逐步突破。 2017 年,中国开始测试高超音速武器,美国五角大楼紧急召开听证会,讨论 “如何应对中国新型武器”。 张召忠又在公开演讲里说:“高超音速武器技术太复杂,咱们现在也就是搞些基础研究,离实战部署还远着呢,而且这东西成本太高,一枚就得几亿,中国不会花这冤枉钱。” 他还拿美国的 “高超音速武器试验失败” 举例,说 “连美国都搞不定,咱们怎么可能这么快?” 结果 2021 年中国公开高超音速武器试验成功的画面时,美国智库才后知后觉。 张召忠当年的 “泼冷水”,其实是在给中国军工争取研发时间,避免过早引发技术封锁。 除了对外的 “信息博弈”,张召忠最圈粉的是他把军事知识讲 “活” 的本事。 以前军事节目里全是 “相控阵雷达”“矢量发动机” 这类术语,观众听着像天书,他却能把复杂原理转化成日常话: 讲潜艇隐身技术,他说 “就像给潜艇穿件‘隐身衣’,海水里的声波碰上去就绕开了,跟咱们穿迷彩服躲在树林里一个道理”。 聊航母防护,他用 “航母的装甲就像厚棉袄,既能防炸弹,又能扛鱼雷,不过再厚的棉袄也怕‘针’—— 就是反舰导弹”。 这种接地气的讲解,让不爱看军事的中老年人开始关注国防,连学生都爱听他的课。 2019 年退休后,他更主动贴近年轻人。 在视频平台开账号,用 “讲故事” 的方式聊军事:讲甲午海战,他不只会说历史事件,还会分析 “当时中国军舰的装甲厚度比日本的薄多少,火炮射程差多少”。 聊现代海军,他会拿 “055 驱逐舰的垂发系统” 和 “家里的储物柜” 类比,说 “每个格子都能放不同的‘武器快递’,需要的时候直接‘取件’发射”。 他的视频每条播放量都过百万,不少年轻人因为他开始了解中国军工发展,甚至有人报考国防相关专业。 大家慢慢明白,张召忠那些 “不靠谱” 的话,不是真的 “忽悠”,而是对着外国的 “战略迷雾”。 对外,他用真假掺半的信息让对手误判中国军力,为军工发展争取时间;对内,他用通俗的语言让普通人看懂国防,激发大家的爱国情怀。 美国被他的话迷惑,放慢了针对性部署;国内观众却通过他的讲解,知道了 “中国军工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步步突破”。 这种 “对外博弈、对内科普” 的双重价值,让他不仅没被骂,反而火了二十多年,成了大家口中亲切的 “局座”。 信源:中国最“不靠谱”的专家,公然在央视忽悠,为何能爆火这么多年?——搜狐

0 阅读:89

猜你喜欢

高干评世界

高干评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