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挖了1800年,仅挖出一条长6.4公里、宽仅24.6米的运河,这就是著名的柯林斯运河。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地中海的浩瀚航道里,有一条运河因其独特的命运而格外醒目,希腊人为了它整整执念了十八个世纪,最终只挖出一条长不过6.4公里、宽仅24.6米的水道,却因此名垂青史,这就是柯林斯运河,一个凝结着理想与无奈的工程。 它的设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彼时伯罗奔尼撒半岛像一只巨大的屏障,把希腊大陆与爱奥尼亚海隔开,若船只要从爱琴海驶向西侧,必须绕行整个半岛,行程至少增加三百多公里。 对于古代依靠风帆和人力的小船来说,这不仅耗时耗力,还要冒着风暴、海盗和补给困难的风险,于是科林斯的统治者佩里安德提出了一个令人振奋的设想,在狭窄的地峡上挖出一条运河,让船只不必再绕远路。 可惜在没有炸药和重型工具的年代,工程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他只得退而求其次,修建了一条石头轨道,把船放在木轮架上,由人力和畜力拖过陆地,考古学家至今还能在地面上看到深深的磨痕,那是古人留下的执着印记。 时间进入罗马帝国时期,这个想法并未被遗忘,公元67年,皇帝尼禄亲自拿起铁锹,象征性地开挖第一锹土,还动员了数千名奴隶开工,然而工事没有推进多久,尼禄本人因政变被迫自尽,运河计划也随之中断。 此后的几百年里,不少统治者都提过类似计划,却始终停留在纸面上,等到中世纪,希腊被外族统治,欧洲战乱频仍,谁也无心顾及这样庞大的工程,运河的梦想几乎彻底沉睡。 真正让它迎来转机的是十九世纪,工业革命带来的炸药和机械让人们重新燃起希望,希腊独立后,民族自豪感高涨,又正值苏伊士运河竣工,引发全球瞩目,希腊人不甘示弱,希望通过建成一条横贯地峡的运河展示自己的实力。 1881年,一家法国公司率先承包工程,但没多久便因预算不足、岩层滑塌频发而破产,希腊政府随后接手,集全国之力筹措资金,十余年间无数工人冒着酷暑和危险奋战在工地。 终于在1893年,柯林斯运河宣告竣工,6.4公里的人工水道,切开近百米高的岩壁,成为当时世界罕见的工程奇观。 当地官员的喜悦没有持续太久,运河建成之初,确实缩短了航程,但很快问题暴露出来,运河宽度不足三十米,只能容纳小型船舶通行,更致命的是,它没有设置船闸,水流全凭潮汐调节,两端海湾水位落差带来强劲的水流,船只稍有不慎便可能撞上陡峭的岩壁。 再加上狭窄空间形成风洞效应,船长们一度形容这里像在风暴中倒车,二十世纪后,世界造船业突飞猛进,万吨级货轮成为主力,柯林斯运河彻底被排除在主航道之外,原本预期的繁荣商运并未到来,反倒成为财政负担。 命运却在另一个方向展开,陡直的石灰岩岩壁如刀削般耸立,狭窄的水面宛如峡谷一般壮观,游客们逐渐被这种独特景象吸引,纷纷在桥上眺望,或乘小游艇穿梭其间,极限运动爱好者甚至从九十米高的桥上蹦极,尖叫声在峭壁间回荡。 虽然滑坡事故频频发生,维护费用居高不下,但这条运河因其视觉冲击力和厚重历史感,成为希腊最具代表性的观光景点之一,考古遗迹“Diolkos石轨”也被纳入旅游线路,让人们在亲眼见证古老痕迹的同时,感受时间的跨度。 从最初的宏伟蓝图到现实的局促不堪,柯林斯运河的故事像是一部漫长的史诗,它没有实现当初设想的商运价值,却在历史和文化层面留下了别样的意义。 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1910年,一名30岁的中国男人卢焕之迎娶了一个15岁的法国少女。洞房花烛之夜,
【25评论】【12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