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军舰下水侧翻第10天,为什么朝鲜不叫中国过去帮忙扶正呢?其实原因很简单 清津

安之若素呐 2025-09-28 19:09:29

朝鲜军舰下水侧翻第10天,为什么朝鲜不叫中国过去帮忙扶正呢?其实原因很简单 清津港的海风吹起尘土,一艘五千吨级新舰本该威风凛凛滑入大海,却在五月二十一日那天突然侧翻,砸出巨浪。金正恩同志亲眼看着这一幕,脸色铁青。十天后,工人们围着歪斜的舰体忙活,为什么没见中方专家身影? 话说五月二十一日这天,朝鲜崔贤级驱逐舰二号舰在清津造船厂下水,本是件大喜事。金正恩同志亲自到场视察,这舰长一百四十多米,排水量五千吨,装备了导弹发射装置和雷达系统,象征着朝鲜海军实力的跃升。 可谁想,下水仪式用的是侧滑方式,舰体刚推到轨道尽头,就失衡倾覆。船底刮花,右舷进水,整体歪倒在浅水区。朝中社报道称这是“重大事故”,当场成立调查组,抓了三个厂方负责人。 事故一出,朝鲜上下动起来。卫星图像显示,舰体赶紧盖上蓝色防水布,停在码头边。 调查组专家进驻,逐舱检查损伤。结果显示,船底没大破孔,但右舷刮痕严重,海水从救生通道涌入,浸了几个隔室。 他们估算,抽干积水、脱离船台修复平衡,得两三天;补舷侧伤口,至少十来天。 整个过程一步步来,先围挡稳住现场,再排水平衡。清津港是朝鲜大港,有三十多个泊位,可浮吊设备跟不上趟,靠本地资源硬扛。 转眼十天过去,五月三十一日,修复工作正到关键。专家组上报方案,决定不外求援手,自力更生干到底。这选择听着简单,里头门道不少。先说舰艇本身,这崔贤级二号舰技术路径跟俄罗斯合作紧密,核心部件牵涉国防机密。 让外人上手,风险大,容易泄密。朝鲜领导层清楚这点,主权红线碰不得。俄罗斯那边渊源深,求他们技术支持靠谱些,可协调也得走程序,不比自家快。 再说中国这边,我们海事经验丰富,三千吨浮吊多的是,大船厂处理过类似活儿,轻轻松松。 但朝鲜没开口,不是不信任邻居,而是基于独立原则。过去中朝合作多在非敏感领域,这舰敏感度高,介入一多,事儿就复杂。话说回来,我们也尊重人家选择,不会硬上。帮是情分,不帮是本分,各国国防自主,天经地义。 这十天里,朝鲜军工部门拉满劲头。资源从周边厂调,卡车运设备,人力轮班上。抽水机日夜轰鸣,钢板一块块补。虽起步晚,条件苦,可这股子韧劲儿,让人佩服。事故前,这舰组装紧锣密鼓,进度超前;事故后,调查组不光追责,还挖根源,推动技术升级。清津厂虽落后,但这是朝鲜工业基底,得一步步夯实。 为什么不叫中国帮忙?就俩字:机密。舰上武器系统、技术来源,碰不得。朝鲜这几年海军建得起劲,第一艘崔贤级四月在南浦下水顺利,第二艘栽跟头,教训深刻。 他们宁可慢点,也要自己掌握。俄罗斯帮过忙,但自家事儿自家扛,这逻辑站得住脚。 从这看,朝鲜选择自主,我们中国也这么过来的,改革开放前,工业底子薄,一穷二白,靠自力更生爬上来。现在中朝友谊牢靠,在造船、海事上多交流,但得各守本分。朝鲜这步走得稳,保住了尊严,也为长远铺路。

0 阅读:13
安之若素呐

安之若素呐

安之若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