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河南男子与相亲女子闪婚后,马上就备孕,不料妻子每次完事后都吃避孕药,脑子简直宕机了,后新娘趁丈夫外出拿走家里仅剩的6000元现金跑了并拉黑对方,男子以骗婚起诉要求退回 12.8 万彩礼,最终判决太让人意外! 38 岁的赵某从未想过,自己盼了多年的婚姻会以 “闹剧” 收场。2025 年 5 月初,被父母催婚逼得焦头烂额的他,通过媒人认识了 39 岁的金某(化姓)。 “见面时她话不多,但看着挺老实,媒人说她家就想要个踏实过日子的”,因为常年在扬州打工,赵某与金某仅见过一面便返回工作地,两人全靠微信联系。 5 月 8 日,媒人突然传来消息:金家同意婚事,但按当地习俗需 12.8 万元彩礼。“我手头没那么多钱,找亲戚借了 7 万才凑够”,赵某咬牙通过媒人将彩礼和 1200 元礼品送到金某及其父母手中。 7 月 3 日,赵某专程回老家与金某登记结婚,第二天匆匆举办婚礼后,便带着新婚妻子返回扬州务工。 彼时的他还沉浸在成家的喜悦中,丝毫没察觉这场婚姻早已埋下陷阱。 婚后同住的十几天里,金某的异常行为其实早有端倪,她从不愿提及自己的过往工作,每次赵某想聊未来规划,她都刻意岔开话题;更让赵某费解的是,金某每晚都会躲在卫生间吃药,问起时只说是 “调理肠胃的保健品”。 7 月 18 日清晨,赵某像往常一样出门打工,出门前还叮嘱金某记得收快递。中午休息时他给妻子发微信,却发现已被拉黑,电话也无人接听。 慌忙赶回出租屋的赵某面对的是空荡荡的房间:金某的行李不见了,抽屉里的 6000 元现金也不翼而飞。 “房东说她早上拖着箱子走的,还催出租车司机开快点,说有人在车站等她”,赵某事后调取监控,才拼凑出金某 “跑路” 的全过程。 更让他崩溃的是,清理房间时他在垃圾桶里发现了一盒避孕药, 那正是金某每晚偷偷服用的 “保健品”。 “这根本不是结婚,是骗彩礼!” 愤怒的赵某四处寻找金某无果,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要求返还全部 12.8 万元彩礼。 结合赵某自愿将返还请求降至 8 万元的主张,最终判决准予离婚,金某需返还 8 万元彩礼。 有人说 “好男人遇到的都是心机女”,这话有点绝对了,可反映出的焦虑是真的。但焦虑归焦虑,不能把账都算在 “人心不古” 上。 有个调查显示,46.2% 的人觉得收彩礼是为女儿争保障,有些家庭把彩礼当 “养老保险”。 网友说 “娶错人毁三代”,这话虽夸张,但婚姻的分量确实重。费孝通在《生育制度》里说过,婚姻不是简单的生物结合,是文化制度的载体。现在有些地方的婚俗,把载体变成了 “提款机”,把感情变成了 “期货交易”,这才是最可怕的。 2025年4月8日,中国日报网报道,河南兰考考城镇搞了 “红白理事会”,将"彩礼不超过9万元""宴席不超过15桌"等条款写入村规民约。 2023年2月14日,红星新闻报道,甘肃定西定了 5 万的彩礼上限,实施半年彩礼平均下降10.9%,还要求酒席不超20桌。 这些例子说明,移风易俗得有实在举措,不能光靠骂。而且个人也得有防备,就像法官提醒的,给彩礼一定要留好转账记录、证人证言,别碍于情面吃了哑巴亏。 我们从三个方面解析这个案例: 问题1:金某收 12.8 万彩礼后两周就跑路,赵某能要回彩礼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二条第一款: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解释(一)》第五条:办理结婚登记但确未共同生活,离婚时可请求返还彩礼。 本案中,金某收彩礼后仅共同生活 14 天便携款逃离,还隐瞒服用避孕药,明显是以婚姻索取财物,符合返还条件,法院据此判其返还 8 万元。 问题2:赵某找亲戚借钱凑彩礼,离婚时能否要求金某全额返还? 《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解释》第五条:婚前给付彩礼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离婚时可请求返还。赵某为凑 12.8 万彩礼向亲戚借 7 万,造成经济困难,且双方共同生活时间极短,本可主张全额返还。但因赵某自愿将请求降至 8 万,法院尊重其意愿,该判决既合法又符合当事人诉求。 问题3:金某卷走的 6000 元现金,赵某能否通过法律途径追回? 《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二条:因他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其返还。金某在婚姻关系非正常结束时,擅自拿走赵某 6000 元现金,无法律依据,属于不当得利。 赵某可收集监控、房东证言等证据,另行起诉要求金某返还该笔款项。 法律划好底线,社会重构婚俗观念,让彩礼回归 “礼” 的本质,而不是交易的筹码。 不然的话,还会有下一个 “赵某” 着急结婚砸彩礼,也还会有钻空子的人盯着这笔 “快钱”。 信息来源: 台州交通广播 2025-9-24 男子称与女子相亲后“闪婚”:付彩礼12.8万
河南郑州,一男子离婚2次,又找了个女友,俩人约定,只搭伙不领证,女子搬到男子家里
【24评论】【3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