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亏16亿后,福特在华“宫斗”大结局来了,没有赢家
福特,终于不装了。
前几天的一纸公告,宣告了福特在华长达数年的“左右互搏”闹剧正式剧终。
简单说,就是成立一个全新的、由福特中国100%控股的销售公司,把之前“南北福特”(长安福特和江铃福特)两条乱七八糟的销售线,强行拧成一股绳。
新公司的老大,叫陈晓波。
这名字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履历:前长安福特高管。
故事发展到这里,翻译过来大概是这意思:长安福特干掉了手握烈马等王炸产品的福特纵横(江铃福特渠道品牌),稳坐C位。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业务调整了,而是一场价值16亿的“清君侧”。
我们先把镜头拉回到两年前。
2023年,福特纵横出世,手里攥着F-150猛禽、烈马、游骑侠等产品,个个都是网红硬通货,自带流量,其定位也极尽高大上:户外越野生活方式引领者。
说白了,就是不跟友商卷“冰箱彩电大沙发”了,要玩逼格,玩圈层,收割高净值人群。
但福特纵横拿着一手王炸,牌却打得稀烂。
烈马作为硬刚坦克300的头号选手,巅峰期月销量1560台,然后就一路俯冲。至于江铃福特科技公司(福特纵横的运营主体),三年累计亏损高达16.22亿,净资产-14.21亿。
与此同时,那个被认为“老登味”十足、靠着几款老车修修补补度日的长安福特,2024年销量居然实现了5.97%的同比增长。
金主爸爸看到这情况,肯定不高兴。
福特CEO吉姆·法利早就放话,说“在中国要搞精简,要专注高回报”。
于是,手术刀挥了下来。福特纵横原有的管理团队,几乎被连锅端。
有意思的是,这套“南北合并”的戏码,福特在2018年就演过一次,只不过因为经销商的强烈抵抗,最后不了了之。
那,为什么时隔数年,“二次进宫”的福特就能成功?
因为大家都快活不下去了。
2018年的时候,市场虽然有压力,但大家碗里都还有饭吃,谁也不愿意把自己的饭碗分给别人,而现在,整个合资阵营都在新能源的冲击下瑟瑟发抖,销量腰斩是常态,经销商的日子更是苦不堪言。
当生存都成了问题,所谓的“门户之见”就成了空话,断臂求生才是正确选择。
这次合并,福特学聪明了,它没有让两家合资公司自己去谈,而是直接在顶层成立销售公司,强行统一标准、统一渠道、统一形象。
以后你在福特的4S店里,能同时看到探险者、锐界、烈马的展车。
值得一提的是,“合并”不是福特独有的情况,丰田也已经开始在部分城市试点,让一家4S店同时卖广汽丰田和一汽丰田的产品。
在那个燃油车独霸天下的黄金时代,多一个合资伙伴,多一条产品线,理论上就能多占一块市场。只是如今新势力已经把合资打得节节败退,再搞“一鸡两吃”的内耗,划不来。
福特这次“合并”,本质上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很残酷也很正确,不过能否起到预期的效果,还是个未知数。毕竟,渠道整合的阵痛、产品定位的模糊、品牌形象的统一,每个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但无论如何,福特用亲身经历给所有还在摇摆的合资品牌上了一课:在今天的中国市场,不能再抱有任何幻想,活下去,像牲口一样活下去才是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