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台积电副总:每当中国进入一个新技术领域,其他人就都没得玩了! 最近前台积电研究副总裁、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黄汉森的一段访谈火了。 这人可是芯片圈的老行家,从台积电深耕多年到斯坦福大学研究前沿技术,看行业的眼光向来准得很。 他在访谈里说,现在整个芯片行业不管是论文、出版物,还是重要的技术会议,基本都被中国团队主导了。 还说美国对中国的制裁封锁就是把 “双刃剑”,短期看确实压制了中国科技发展,可长期下来,反而把庞大的中国市场拱手让给了欧洲、日韩,还有中国本土的技术企业。 这话听着直接,可扒开行业数据一琢磨,还真没说错。 芯片领域有几个顶会,比如 ISSCC,行内人都叫它 “芯片界的奥斯卡”,能在上面发论文,就代表着摸到了最前沿的技术门槛。 2023 年 ISSCC 的论文名单一出来,中国团队(包括大陆和台湾地区)的占比直接冲到 32%,比美国的 28% 还高了 4 个百分点。 再看另一个顶会 VLSI Symposium,2024 年中国团队提交的论文数量比 2019 年翻了三倍,而且通过率不低,不少论文都聚焦在先进制程和芯片封装的关键技术上。 这可不是凑数,能在这些国际顶会上露头,说明中国团队在芯片核心技术研发上,已经从以前的 “跟跑” 慢慢跑到了 “领跑” 的梯队里。 再看美国那波制裁,黄汉森说它是 “双刃剑”,这点太贴切了。刚开始制裁的时候,中国芯片企业确实遭了不少罪。 比如 2020 年那回,华为海思没法从台积电代工先进制程芯片,手机业务一度下滑,当时不少人都觉得中国高端芯片要卡壳了。 短期来看,美国这招好像挺管用,毕竟那时候中国在 7 纳米以下先进制程上,确实依赖外部代工,高端光刻机也买不到。 可谁也没料到,这制裁反而成了中国芯片产业的 “催熟符”,逼着整个行业一股脑往自主研发上扎,半点退路都没留。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想把中国市场 “让” 出去,可欧洲、日韩的企业根本不接这茬,反而使劲往中国市场凑。 ASML 就是个典型例子,美国不让它卖 EUV(极紫外光刻机,做先进制程用的),但 DUV(深紫外光刻机,做成熟制程用的)没被限制。 2024 年 ASML 对中国的 DUV 出货量占了它全球总出货量的 40%,比 2022 年还多了 10 个百分点。 ASML 的 CEO 私下里说过,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成熟制程芯片市场,放弃这里就等于放弃半壁江山,傻子才会干。 这些企业心里都门儿清,美国的制裁是政治考量,可生意归生意,中国每年要消耗全球 52% 的芯片,谁跟市场过不去啊? 黄汉森说 “中国进入一个新技术领域,其他人就都没得玩了”,其实不是说中国要搞垄断,而是中国一旦下定决心搞自主研发,再加上庞大的市场支撑,就能快速把技术落地、规模化生产,这让那些靠技术垄断赚钱的企业没了优势。 现在再看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就能明白他那句话的真正意思:不是中国让别人 “没得玩”,而是中国用实力证明,在技术领域里,只要肯下功夫,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也没有守得住的垄断。
在中美芯片大战的这片战场中,日本人却发现了个秘密:美国抱着尖端芯片想跟咱硬刚,中
【4评论】【1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