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逸一句话就点破了我们对“外国月亮更圆”的执念。K签证10月1日正式落地,瞄准海

苏柒小文 2025-09-30 12:03:17

沈逸一句话就点破了我们对“外国月亮更圆”的执念。K签证10月1日正式落地,瞄准海外STEM青年人才,看似高大上,可别忘了,国内每年上千万高校毕业生里,藏着无数没留过学的狠人——像梁文峰、马伟明这样的本土高手,就是最好的例子。 K签证确实算引才大招,免企业担保、五年多次入境,瞄准的是海外STEM领域的年轻人。外媒吵着说这是中国争夺全球人才的信号,可没人提咱们自家的人才池早挤满了“狠角色”。 真别觉得海外归来就自带光环,梁文峰的故事能打醒不少迷思。这位广东农村出来的浙大硕士,没留过一天学,却领着全本土团队干出了大事。他砸10亿建“萤火二号”算力平台,带着一群应届生和年轻工程师,硬是把DeepSeek-V3模型做到了比肩GPT-4o的水平。 更狠的是性价比,别人训练模型烧钱如流水,他们用557万美元成本就搞定了,推理成本低到每百万token几毛钱。连微软CEO纳德拉都得认真对待,说要警惕中国的这些进展。这哪是“本土选手”,分明是“世界级玩家”。 马伟明院士的硬骨头更让人佩服。当年搞舰船综合电力系统,国外全用中压交流技术,他偏要啃中压直流这块硬骨头。专家们全反对,说英美都没成,咱们根本不可能。 他偏不信邪,把洗漱间改成实验室,电机拆了装、装了拆,熬了十年终于搞成了。这项技术直接领先国外十年,还逼着曾经傲慢的外国公司,乖乖买咱们的专利 。没有留洋经历,照样让中国海军动力从落后变引领。 沈逸说的没错,很多人迷信“外国月亮”,本质是对本土创新没底气。就像有些企业宁愿花大价钱买英伟达低配的H20芯片,也不肯给国产芯片更多机会。可事实摆在这,梁文峰的团队里,V2模型的核心开发者是个95后,马伟明培养的博士早成了国际骨干。 K签证放宽入境便利本是好事,可若因此捧着“海外经历”当金科玉律,就成了舍本逐末。每年上千万高校毕业生里,多少人在实验室熬到凌晨,对着数据死磕,他们缺的不是能力,是被看见的机会。 马伟明说过,核心技术买不来,靠别人只能被卡脖子。梁文峰更直接,他说前50名顶尖人才可能不在中国,但咱们能自己打造。这才是该有的底气——引才是补短板,不是丢根本。 崇洋的执念该破了。真正的人才从不论出身,是实验室里的坚持,是突破瓶颈的韧劲,是为国创新的初心。这些品质,在梁文峰的代码里有,在马伟明的电机上有,在千万本土年轻人的奋斗里更有。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66

评论列表

飞飞飞飞

飞飞飞飞

1
2025-10-01 00:25

凡是敌人认同的,那对我们来说都是坏的

苏柒小文

苏柒小文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