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一位进士考中进士后即将当官,结果家中连续8位长辈去世,守孝丁忧24年,从此再没当过官。 乾隆年间,绍兴出了位进士,王培铸金榜题名,眼瞅着翰林院大门就要推开,谁知家书一来,母亲先走,孝期刚起,父亲续弦又丧,叔叔那边也接二连三,八位长辈前后脚离世,这丁忧一守就是二十四年,官位遥遥无期。他熬过乾隆,见到嘉庆,还能抓住那点前程吗? 清朝的丁忧制度可是铁规矩,汉官长辈一走,就得回家守二十七个月,穿孝服,吃素饭,不许沾喜事。满人轻松点,只百天就行。这制度从古来,维系纲常名教,让官员不忘本分。王培铸家在绍兴,水乡富庶,父亲王穑文做绸缎生意,攒下家底,母亲郑氏管家教子。他从小念书,二十一岁中秀才,三十一岁殿试二甲进士,本该进京点翰林,编书修史,当个清贵官儿。谁想中榜第二天,家信报丧,母亲郑氏病故。他报备礼部吏部,辞了差,赶回家守孝。孝期满,本该复出,父亲却续娶寿氏。寿氏进门一年多就没了,作为继母,王培铸按礼得再守一次。刚缓口气,父亲又娶孙氏,孙氏也一年多后走人,第三次丁忧接上。父亲连丧两妻,心力交瘁,两年多后自己也去了,王培铸第四次守父孝。 王家叔叔王酉俊中年无子,家产厚实,祖母杜氏为传家业,把王培铸过继过去当嗣子,好让叔叔财产不外流。这本是老人家一片心意,谁知又添麻烦。王酉俊原配连氏,两年多后过世,王培铸作为嗣子,得第五次丁忧。叔叔性子像兄长,一年多后续娶木氏,木氏进门一年多也没扛住,第六次孝期续上。孝期末,叔叔病故,王培铸第七次守叔丧。叔叔丧期剩一个月,祖母杜氏也走了,作为独孙,他第八次丁忧。算下来,从三十一岁中进士,到五十五岁孝满,整整二十四年,一天官没当。乾隆爷驾崩,换成嘉庆,这期间朝廷人事大变,王培铸却在家披麻戴孝,族里人议论纷纷,说他命苦孝重。 这故事出自野史《清稗类钞》,原话是王培铸终身素服,多次守三年之丧,为父母、祖父母、承重服,全是丁忧。常服黑白布料,不用绫罗。网络上流传的八长辈连续版,添了父亲叔叔续弦细节,成了“最倒霉进士”。史料里没那么夸张,但核心是真:他守孝长,穿素服久,没急着入仕。清代礼法严,丁忧不守,名声坏,仕途堵。像王培铸这样,家变频发,确实少见。绍兴士子多,科举热,但孝道压一切,家国一体,个人前程得让位家族义务。 王培铸孝满进京,嘉庆帝听闻,召见紫禁城,怜其遭遇,想给闲职。他五十五岁,推说年老体弱,谢绝了。皇帝赞他守礼,赏银回乡。他靠父叔遗业,经商绸缎,生意越做越大,成了绍兴巨富。子孙绕膝,教他们读书守家规,一活到八十二岁,道光朝才走。没官印,却留名孝子,家业兴旺,比许多进士强。 这事儿搁今天,丁忧变事假,三年顶天,家里再变也轮不上二十四年。但古人重孝,家国情怀深,王培铸故事提醒我们,个人得在大局里定位。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孝敬老人是传统美德,传承下来。王家那种家族责任感,放到现在,就是支持国家富强,个人融入集体。
清朝一位进士考中进士后即将当官,结果家中连续8位长辈去世,守孝丁忧24年,从此再
蕊蕊聊过去
2025-09-30 13:45:36
0
阅读: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