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又抛美债了!这回的持有量再次创历史新低!特朗普气急败坏的喊话称,美国政府是要关门大吉了吗?我要到中国去谈一谈。 2025年7月,美国财政部公布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显示,中国当月减持美债规模达到年内峰值。这并非孤立事件:自2022年4月持仓跌破万亿美元后,中国已累计抛售美债超2800亿美元,仅2025年前七个月就减持了573亿美元。 更耐人寻味的是,当日本、英国等主要债主同期选择增持时,中国却逆势而行,将抛售所得资金转向黄金储备——截至8月,中国黄金储备已连续十个月增长,总量达7402万盎司。 这场“去美元化”行动的背后,是中美经济关系的深刻重构。特朗普政府自2025年初重启关税战,以“芬太尼问题”为由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随后将税率逐步推高至145%。 作为反制,中国对美国煤炭、液化天然气加征15%关税,原油、汽车加征10%,并在4月将美国进口商品整体税率提升至84%。这种“以税对税”的博弈,直接冲击了中美贸易的根基:2025年上半年,中国对美出口占比降至12%,较2018年峰值下降7个百分点,而东盟、中东等新兴市场则填补了需求缺口。 但贸易战只是表象,更深层的矛盾在于美元体系的信任危机。美国联邦债务总额已突破37万亿美元,占GDP比重达123%,仅2024年支付的国债利息就高达8820亿美元,超过军费开支。 更危险的是,特朗普为缓解财政压力,多次施压美联储降息,甚至威胁调查美联储主席,导致市场对美元独立性的质疑达到顶峰。 当“裁判”亲自下场改规则,全球投资者开始用脚投票:2025年二季度,全球央行购金量达166吨,中国、俄罗斯等国加速推进本币结算,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交易额突破120万亿。 在这场金融攻防战中,中国的策略展现出精准的节奏感。减持美债并非盲目抛售,而是配合外汇储备结构的系统性调整:黄金储备占比从2022年的2.7%提升至7.3%,仍低于全球15%的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增持空间。 同时,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深化与中亚、中东的经济合作,2025年对阿富汗矿产投资额同比增长40%,对东盟直接投资达230亿美元。这种“东边不亮西边亮”的布局,既规避了美元风险,又为人民币国际化铺路。 特朗普的焦虑则源于双重困境。国内方面,2025财年预算案在参议院遭遇民主党阻击,若9月30日前无法通过,联邦政府将自2018年以来第三次停摆。国际层面,中国减持美债引发的连锁反应正在显现:7月抛售消息公布后,10年期美债收益率单日飙升15个基点,全球债市随之震荡。 更令白宫头疼的是,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公司同期清仓比亚迪股票,这一“风向标式”操作被解读为资本对美国政策的避险信号。 当特朗普喊出“要到中国谈一谈”时,他或许已意识到:中美博弈的规则正在改变。过去那种靠关税大棒逼迫对手让步的模式,在债务高企、美元信用受损的当下已难以为继。 中国通过减持美债、增持黄金、推动本币结算构建的“金融防空洞”,正在重塑全球货币体系的权力格局。这场较量没有硝烟,却关乎未来十年国际经济秩序的走向。 对于普通民众而言,这场大国博弈的直接影响或许尚未显现,但其背后的逻辑值得深思:当某个国家的债务规模超过其GDP的120%,当其总统可以随意干预央行政策,当它用关税大棒破坏全球产业链,这样的货币还能成为“世界储备货币”吗?中国减持美债的行动,既是对风险的规避,也是对新秩序的探索。 那么,你们如何看待这场金融与政治的双重变局?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中国又抛美债了!这回的持有量再次创历史新低!特朗普气急败坏的喊话称,美国政府是要
鉴清评趣
2025-09-30 15:47:39
0
阅读: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