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狠了!俄军这次真逮着乌克兰七寸了。 都知道打仗靠后勤,可谁能想到俄军直接把顿巴斯铁路给整瘫痪了?原来他们学聪明了,之前炸铁轨没啥用,乌军修修就能跑火车。 这回直接端了牵引变电站,好家伙,电气化铁路直接变废铁,火炮无人机全卡在半路送不上去。前线20万乌军现在可惨了,弹药库见底,还得在四个战场硬撑,这仗还怎么打? 一场打满1315天的战争,如今正朝着越来越让人看不懂的方向发展。有人说战场胜负看前线厮杀,可眼下顿巴斯的一条铁路,却成了决定20万乌军命运的关键。 谁能想到,俄军这次不按常理出牌,直接掐住了乌克兰的后勤咽喉,让前线将士陷入弹尽粮绝的绝境,这场仗打到现在,到底还有多少人能撑下去? 提到打仗,老祖宗早就说过“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现代战争更是把后勤的重要性提到了新高度。之前俄军也炸过顿巴斯的铁路,可乌军抢修速度快。 今天炸明天修,铁轨接好火车照样跑,火炮、无人机还是能源源不断送往前线。这次俄军算是摸清了门道,不跟铁轨较劲,转而瞄准了牵引变电站——这可是电气化铁路的“心脏”。 变电站一瘫痪,整条铁路瞬间成了摆设,就算铁轨完好无损,没有电力驱动,火车连动都动不了。前线20万乌军本来就靠着这条铁路补给,现在弹药库见了底,手里的武器成了烧火棍,偏偏还得在四个战场上硬扛。 一边是空空的弹药箱,一边是敌军的步步紧逼,这样的处境,换谁能不慌?乌军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总想找机会破局,于是又把主意打到了赫尔松的渡河作战上。 可这招早就被俄军摸得透透的,简直成了“送人头”的代名词。之前几次渡河,乌军都是小分队先上岸抢占一小块沙洲,以为能站稳脚跟再等大部队支援,结果每次都是刚把旗子插在沙洲上,就被俄军的炮火全覆盖。 这次还是老套路,小分队刚踏上对岸,俄军的包围圈就已经织好,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就成了俘虏。明知道对方早有防备,还一次次往枪口上撞,这样的战术失误,到底是指挥失当,还是实在没有别的办法? 这边战场打得热闹,那边美国却被扒出了“黑料”,让所谓的“制裁俄罗斯”成了天大的笑话。一群黑客曝光了全球军购数据库,里面的内容让人瞠目结舌。 俄军装备里竟然到处都是美国零件,尤其是得克萨斯州,简直成了俄军的“后勤部长”,大量零件从这里流出,最终装进了俄军的武器里。 之前特朗普天天嚷嚷着中方“援俄”,把帽子扣得死死的,现在自家州成了俄军零件的供应地,他的脸往哪搁?其实仔细想想,这背后无非是利益在作祟。 军火商们巴不得战争再打十年,毕竟卖武器可比卖石油来钱快多了,只要有钱赚,管他卖给谁,管他所谓的“制裁”是什么东西。所谓的“道义”“规则”,在利益面前,早就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 战争打了1315天,不光乌克兰撑不住,那些曾经支援乌克兰的欧洲国家也快扛不住了。国内财政危机一茬接一茬,老百姓怨声载道,可还得硬着头皮给乌克兰送钱送武器,这样的日子啥时候是个头? 美国国内也乱成了一锅粥,政治分歧越来越大,对乌援助的态度摇摆不定,连自己都顾不过来,哪还有太多精力管别人?可就算双方都打得精疲力尽,谁也不肯先松口。 乌克兰不想放弃领土,俄罗斯也不愿半途而废,就这么耗着,仿佛非要打到最后一兵一卒才肯罢休。只是不知道,这场仗打到底,到底图啥?是为了所谓的“尊严”,还是为了某些人的利益? 无数士兵在战场上流血牺牲,无数家庭因为战争支离破碎,这样的代价,真的值得吗?或许到最后,谁都不是赢家,只剩下一片狼藉的战场和满心疲惫的人们。
太狠了!俄军这次真逮着乌克兰七寸了。 都知道打仗靠后勤,可谁能想到俄军直接把
不简单的幸福
2025-10-01 05:27:01
0
阅读: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