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张子政被俘,日本少将富永信政将他杀害后,又对他进行肢解,就在这时,一个伪军突然朝日本少将开了一枪! 张子政不是什么大人物,就是沧县土生土长的一个庄稼汉。家里穷,从小给地主家放牛,见多了日本兵的横行霸道,心里头早就憋着一股火。他这人,话不多,但认死理,觉得中国人不能这么被欺负,二十出头就偷偷加入了八路军。 因为脑子活络,人也机灵,他被调到了冀中军区的情报科。搞情报这活儿,每天都像在刀尖上跳舞,今天还在跟老乡唠嗑,明天就可能摸到鬼子的炮楼底下听动静。 1941年秋天,日军第27师团调防沧县,风声鹤唳,一场大“扫荡”迫在眉睫。上级给张子政下了死命令:必须搞清楚敌人的新部署图。这任务,九死一生。 张子政领着六七个弟兄,像几滴水融入大海一样,悄悄潜回了老家沧县。白天,他们躲在村外的破窑洞里,就着凉水啃干粮;晚上,就化作黑夜里的影子,分头行动。他们摸到日军后厨,通过送菜老乡的嘴,知道了鬼子最近的伙食里多了新鲜的洋姜,这说明敌人的补给路线变了。他们趴在日军澡堂外的草垛里,听着日本兵醉醺醺地聊天,硬是拼凑出了敌人下一周的换防时间。 情报一点点汇集,眼看就要拼成一张完整的地图。可就在这节骨眼上,出了岔子。一个负责外围放风的联络员,在邻村跟人多说了两句嘴,被叛徒听了去。 日军的反应快得吓人。一夜之间,沧县周围的路口全被封死,伪军挨家挨户地搜查,张子政的小队被死死堵在了村里。 突围的那天晚上,枪声响得像过年的鞭炮,但每一声都带着血腥味。张子政端着枪顶在最前面,对着身后几个年轻的战士吼:“分头走,把东西带回去!”子弹打在他肩膀上,血瞬间就湿透了半边衣裳,他硬是没吭一声,靠在一段破墙后面,为战友撤退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有幸存的战士后来回忆,当时张子政已经站不稳了,嘴里全是血沫子,却还在朝着他们撤离的方向使劲摆手。 最终,张子政子弹打光,浑身是伤,被蜂拥而上的鬼子活捉了。 抓到张子政,日军少将富永信政很是得意。他知道抓到了个硬茬,也想撬开这张嘴,给自己添一笔功劳。 审讯室里阴冷潮湿,富永信政亲自坐镇。他先是假惺惺地许诺,只要张子政开口,高官厚禄、金钱美女,要什么给什么。 张子政只是冷冷地看着他,一言不发。 富永信政失了耐心,露出了狰狞的面目。接下来的三天,鞭子、辣椒水、烧红的铁烙,各种酷刑轮番上阵。张子政被打得体无完肤,却始终没吐露半个字。最让在场的伪军感到心惊的是,在一次昏死过去又被冷水泼醒后,张子政用尽力气,伸出被鲜血染红的手指,在牢房的墙上,歪歪扭扭地写下了四个大字——“杀敌报国”。 这四个血字,像四把烧红的刀,刺痛了在场所有中国人的眼睛。 富永信政彻底被激怒了。他意识到,从这个硬汉嘴里问不出任何东西。三天后,他下令将张子政公开处决。 行刑前,张子政已经遍体鳞伤,站都站不稳。可就在被拖出去的瞬间,他突然爆发出惊人的力量,挣脱了两个日本兵的钳制,一把夺过旁边一个哨兵的枪,对准富永信政就扣动了扳机。 枪响了,子弹擦着富永的胳膊飞过,撕开一道血口。在场日军一片混乱,十几条枪同时开火,张子政瞬间被打成了血人,倒在了地上。他牺牲时,年仅32岁。 张子政的死,并没有让富永信政解气。他走到张子政的遗体前,用穿着皮靴的脚狠狠地踩踏,甚至拔出指挥刀,对遗体进行残忍的肢解。 周围的日本兵面无表情地看着,几个伪军则低下了头,不敢直视这野兽般的行径。 就在这时,一个谁也想不到的意外发生了。 站在富永信政身旁的一个伪军翻译,一个名叫赵德顺的年轻人,突然从腰间拔出手枪,对准了正在泄愤的富永信政,毫不犹豫地开了一枪! “砰”的一声,子弹精准地打中了富永信政的肩膀。这个不可一世的日本少将惨叫一声,捂着伤口倒了下去。 全场死一般的寂静,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惊呆了。没人想到,一个平日里点头哈腰、唯唯诺诺的伪军,竟然敢朝自己的日本主子开枪。 赵德顺开完枪,没有逃跑。他把枪扔在地上,脸上是一种解脱了的平静。周围的日本兵反应过来,瞬间将他乱枪打死。 后来人们才知道,这个赵德顺,根本就不是汉奸。他是我党安插在日军内部的地下情报员。他潜伏多年,一直隐忍着,等待着时机。张子政的英勇不屈和惨遭凌辱,最终点燃了他心中压抑已久的怒火。他用自己的生命,完成了一次最决绝的锄奸行动。 赵德顺这一枪,带来的震撼是巨大的。它像一颗投入死水潭的石子,在伪军内部激起了层层涟漪。那些平日里麻木求生的伪军士兵,亲眼目睹了日本人的残暴,也看到了一个“自己人”的血性。 在那之后,沧县一带的伪军军心浮动,不少人开始消极怠工,甚至有人偷偷带着枪投奔了八路军。 张子政用生命守护了情报,赵德顺用生命捍卫了尊严。
74师覆灭后,打扫战场的结果把粟裕吓一跳,陈毅:俘虏一个不准放。孟良崮一战后,国
【2评论】【2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