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有才了!”重庆,一个21岁小伙子,不打游戏,不刷手机,也不看电视,除了读书外,利用空闲的时间竟然手搓了一套机械战甲,穿身上之后战甲能自动开合,还可以接入AI语音,和战甲对话!网友:“不说了,点赞吧,这是大神”。 据央视新闻9月28日报道,黄彦钧是重庆交通大学的一名大四学生,主修机械工程专业。据报道,这个战甲并非来自顶尖实验设备,而是所有零部件几乎全靠一双手来拼装。 穿戴者可以语音指挥战甲的各个部件实现自动开合,逻辑流畅,完全看不到卡顿现象。视频中,他命令战甲进行自检时,胸甲、手臂和腿部的零部件能如机械结构那样依次打开并闭合,完美还原电影中钢铁侠的细节。 特别是里面还包含了AI互动能力,例如“机械战甲,检测系统!”黄彦钧通过简单的一声指令便让战甲快速回应并独立完成系统检查。 战甲甚至设计了一些语音交互功能,例如问候与响应,通过内置的程序,他完成了从“冷冰冰的钢铁”到“可对话设备”的过渡。 但在这令人惊叹的背后,用黄彦钧的话说,最难的并不是设计战甲,而是让他的想法成功转化为现实。“从图纸到成品,失败是家常便饭,”他说,每一个零件都可能卡在某处,每一个逻辑环节都需要严密思考,这样的坚持才有了如今的效果。 说到机械战甲的诞生,其实黄彦钧的机械热爱从小便初见端倪。他的成长轨迹中几乎从未离开过“科技”。 中学时期,他便喜欢自己拆卸玩具和家电,用简单的电子元件制作小型电路装置。他对机械原理的兴趣,使得他进入大学后选择了微机电一体化方向深造。 而且暑假期间,黄彦钧将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工作室里。只有一张图纸作指引,他从设计到成品的全部过程都亲自完成:包括3D设计、组装、机电编程与功能调试。他用有限的课余时间,把整个假期变成了一场“机甲造梦计划”。 这种集中时间与精力的专注力让他取得了远超同龄人的成果。与其他大学生在夏天泡网吧、刷游戏有所不同,他选择了对梦想进行深度投入。 这种生活方式也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共鸣,“别人玩游戏‘肝’虚拟装备,黄彦钧却用他的手肝了梦想出来!” 在网络上,关于机械战甲的爱好者并不少,尤其在国外,有许多人热衷于以DIY的方式制作盔甲。 然而,这些作品往往局限于单一部件,例如头盔或者带有基础活动功能的手臂骨架,很少有像黄彦钧这样实现整体活动交互的产品。 有人评价他的战甲为“初阶版钢铁侠装备”,并认为,若加入更高端材料、驱动系统,再搭载动力技术,黄彦钧的机械战甲也许能实现更为复杂的功能。 这段有关“机械少年的奋斗故事”视频火遍全网后,引发了广泛的讨论。网友们纷纷留言点赞,“这才是真正的胆大心细,可惜很多人小时候便把梦想泡汤了。”“别看他的现在,如果能有好机会与资源,他或许就是未来的技术大神。” 人们从中发现,黄彦钧的经历不仅是一场个人成就的记录,也是一种稀缺的“工匠精神”的体现。尤其在快节奏的社会中,他通过长期的坚持与专注,将梦想变为现实。 黄彦钧的故事不仅让我们看到了青年一代的潜力,更让我们思考,如何为类似这样热爱钻研的年轻人才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毕竟科技的未来或许蕴藏在这些普通人的手中,他们并非天生的天才,只是怀揣一颗脚踏实地的心,愿意用时间与汗水去雕琢自己的梦想。 21岁,已经不再是不能实现梦想的年纪。如果有更多青年能像黄彦钧一样坚持“手工打造未来”的信念,那么我们完全可以相信,“中国钢铁侠的时代”也许会比我们想象中离我们更近一步。 希望未来的黄彦钧,能够继续追逐自己的热爱,也希望更多年轻人能从他的经历中,汲取不止是技巧上的灵感,更是态度上的力量。叩问初心,敢于起航,每一步都会通向那个真正属于你的梦想。
“没苦硬吃?”近日,重庆长寿,丈夫每个月给妻子一万五,要求很简单,让她把孩子带好
【194评论】【8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