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特朗普对华不断让步,他要140万美军准备好,对真正敌人动手 最近,美国政坛和军界发生的一件大事,把特朗普的真实意图彻底暴露了。很多人终于明白,为什么他面对中国问题时不断退缩,答案其实就在他对军队的新命令里。 你要是问美军中央司令部的参谋汉森,最近办公室最厚的文件是啥,他准会指着桌上那叠标着“绝密”的部署计划——封皮边角都被咖啡渍浸软了,里面记着140万美军的调动明细,从国民警卫队的动员时间表到欧洲装甲旅的补给路线,连每辆坦克的维修周期都标得清清楚楚。上周他刚处理完太平洋舰队的舰艇调配申请,原本常驻日本横须贺的“里根”号航母,突然被调往地中海接替“布什”号;配套的舰载机联队也跟着动,连原定给驻关岛部队补充的防空导弹,都临时改运到波兰的美军基地。他当时就纳闷,直到看到特朗普暂缓对华关税的声明,才反应过来:这哪是“让步”?是把太平洋的部分资源抽出来,填到更急需的方向。 汉森之前在军工企业协调会上,听出了更关键的门道。洛克希德·马丁的代表直言“芯片产能要优先保障F-35战机雷达系统”,雷神公司也急着要芯片生产爱国者导弹的制导模块。那会儿白宫刚宣布暂缓对华高端芯片出口限制,不少人骂“向中国妥协”,可汉森心里清楚,这是故意给台积电、英特尔“松绑”——民用芯片出口不卡了,这些企业才能腾出产能给军工,毕竟140万美军的装备更新,缺的就是这些关键部件。他翻了翻文件里的装备清单,光给欧洲部队补充的M1A2主战坦克就需要2000辆,每辆的火控系统都得用最新芯片,要是产能被民用订单占着,根本赶不上动员进度。 隔壁工位的米勒少校,一开始也跟着骂“对华太软”,直到汉森把部署文件递给他。文件里写得明明白白:140万兵力里,60万是预备役,其中20万来自负责本土灾害救援的国民警卫队,现在要集中训练城市巷战和沙漠作战;30万现役部队要从亚太、美洲基地抽调,重点部署到中东和东欧。米勒指着“东欧部署”那页说:“原来他是怕两线作战!先稳住中国,把力量拧成一股绳对付俄罗斯和中东的极端势力。”汉森还补充了个细节:上周特朗普见北约秘书长时,特意承诺“美军会增派3个装甲旅到波罗的海三国”,这话要是放在以前,肯定会先提亚太盟友,可这次半句没提,心思全在欧洲那边。 晚上加班时,汉森总把女儿的照片压在文件旁——女儿才5岁,上次视频还问“爸爸什么时候回家堆雪人”。他知道,这次140万美军动员,至少一半人要在明年冬天驻外,他自己可能要被派往沙特的防空指挥中心。有次跟妻子打电话,妻子担心地问“太平洋这边兵力少了,会不会有风险”,汉森只能安慰她“文件里评估过,短期稳住中国,比分散力量更安全”,可挂了电话,他看着太平洋舰队的兵力统计表,心里也没底——原本驻横须贺的3艘驱逐舰调走了2艘,剩下的那艘还得兼顾日本、韩国的防务,盟友那边已经有抱怨的声音了。 有人说特朗普“对华让步是软弱”,可汉森觉得,这更像场风险极高的战略赌博。他赌中国不会在短期内主动挑事,赌能快速解决欧洲、中东的麻烦,然后再把资源调回亚太;但风险也明摆着:太平洋舰队力量削弱,可能让日本、韩国不安;140万美军的补给需要巨额资金,要是国内经济跟不上,很容易陷入后勤困境。上次跟五角大楼的预算官聊天,对方透露“明年军费要向陆军、空军倾斜,海军的造舰计划可能砍一半”,这意味着太平洋舰队想补兵力,至少得等两三年。 说到底,特朗普的“让步”从来不是没脾气,是算过账的取舍——他把“真正敌人”定在了欧洲的俄罗斯威胁和中东的极端势力,想先集中140万美军稳住这两个方向,再回头处理亚太问题。只是这种“先放后收”的策略,能不能如他所愿,谁也说不准。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从这一天起,特朗普才是真正的总统说实话,2025年9月30日之前,特朗普还只
【20评论】【46点赞】
文哥
屁话
悦洋
这小作文写的,不似中国人
陈优红
已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