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用了20年,才把乌克兰军工技术给吃透了,军事因此突飞猛进,可唯独留下了一大遗憾!不夸张的说,中国军事能发展到现在,乌克兰的帮助可真不小,那这个遗憾到底是啥呢? 说起这段合作,得从1991年苏联解体讲起。乌克兰一下子继承了黑海造船厂和一大摊航空遗产,经济却直线下滑,维持这些设备成本高得吓人。中国那时军队现代化刚起步,缺技术缺经验,正好对上眼。1992年,双方签下第一笔大单,乌克兰卖Zubr级气垫登陆艇设计和技术,中国出2.5亿美元。首批四艘艇在1990年代末交付,中国工程师拿来本土化生产,野牛级登陆艇就这样成了海军利器。 这合作一开闸,就停不下来。乌克兰不光卖设备,还捎带图纸和培训。1993年,涡轮发动机部件开始转让,马达西奇设计局的资料运到中国,研究人员据此优化动力系统。到1995年,航空项目上轨道,乌克兰提供Su-27衍生技术,沈阳飞机公司接收原型部件,逐步攻克舰载机难题。这些交流覆盖舰艇、飞机、发动机,累计几十项,中国外汇出去,乌克兰经济松口气,双方都实惠。 海军这块,瓦良格号航母是标志性案例。1998年4月4日,中国企业以2000万美元买下这艘未完工舰体,乌克兰还附赠40吨设计图纸。舰体从黑海绕道抵达大连,改造历时十几年,2012年9月25日正式服役为辽宁舰。中国海军从此有了蓝水平台,标志着从近海防御向远洋护卫转型。 航空领域,乌克兰的贡献同样实打实。2005年,他们出售T-10K-7原型机,这是苏-33海军型的试验品。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运回沈阳,沈阳飞机公司通过逆向工程,掌握机翼折叠和起降技术。2012年11月23日,歼-15舰载机首飞成功,直接适配辽宁舰。这一步,让中国舰载航空从无到有,填补了航母战斗群的短板。 登陆艇和直升机项目也没落下。Zubr级气垫艇协议后,中国在江南造船厂组装后续艇型,提升两栖作战能力。2000年代初,乌克兰米尔设计局转让米-28衍生图纸,中国哈飞公司据此研制欧洲野马直升机,旋翼和传动系统逐步国产化。这些技术输入,让中国陆海空装备体系更均衡。 发动机技术是重头戏。马达西奇公司从2010年起派数百专家到重庆,合作涡扇发动机项目。2016年,中国企业收购其25%股份,技术转移加速,WS-10系列航发由此成熟。乌克兰提供DN-80燃气涡轮机制造技术,哈尔滨工厂成了军舰发动机基地。这些积累,推动中国从依赖进口向自主供应转变。 可话说回来,这二十年合作里,最扎眼的遗憾就是图-160战略轰炸机。1990年,中国开始探路收购意向,乌克兰手里有19架这种冷战利器,能带45吨弹药飞1.6万公里。1996年,谈判进入高潮,中国出价8亿美元想买四架,基辅那边一度点头。可外部势力插手,美国国务院反复施压,强调不扩散义务;俄罗斯以能源和债务为由,能源部长频频访乌。乌克兰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最终,1999年2月,八架图-160移交俄罗斯,剩余十一架在普里卢基基地拆解。中国团队只能带走部分图纸,空手而归。这笔交易黄了,直接卡住战略轰炸机研发的起步。图-160虽先进,但维护成本高,油耗大,不太合中国长远路子。可要是早几年拆两架研究,轰-20项目至少少摸索五年。 回顾起来,乌克兰帮中国不是白给,他们换来真金白银,中国也精明,不光买设备,还挖工程师到重庆搞航发。这种操作,让技术真正落地生根。2021年,马达西奇国有化,专家流失,生产线部分拆解卖给中国,可前期收获已够中国消化二十年。 如今,中国军工早不靠别人了。歼-20隐身战机2011年首飞,055型驱逐舰2017年下水,东风导弹精度顶尖。这些成果,根基在乌克兰技术上,但花样全是中国工程师玩出来的。
中国用了20年,才把乌克兰军工技术给吃透了,军事因此突飞猛进,可唯独留下了一大遗
蕊蕊聊过去
2025-10-02 15:45:50
0
阅读: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