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949年毛主席远赴苏联,离开前特意叮嘱李克农:等我一离开北京,你须把一

千浅挽星星 2025-10-02 20:40:55

[微风]1949年毛主席远赴苏联,离开前特意叮嘱李克农:等我一离开北京,你须把一人给我秘密抓起来,以防万一! 1949 年12月,开往莫斯科的专列即将出发,毛主席此行是要为斯大林庆祝生日,这本是一次重要的外事活动,可谁也没料到,在人们看不到的角落,一场惊天阴谋已经悄悄开始酝酿。 这场阴谋的主导者,正是国民党保密局头子毛人凤,他精心挑选了代号 “0409” 的特务作为核心执行者。 更让人忧心的是,毛主席访苏的行程是绝对的高层机密,知道的人寥寥无几,而敌人之所以能提前摸清情况,说明党内暗藏不少的细作。 面对如此紧迫的境况,周恩来第一时间牵头协调部署,组织中央调查部部长李克农和公安部副部长杨奇清,马上组建了专案组,一心要粉碎这场针对领袖的阴谋。 可就在专案组紧锣密鼓准备展开行动时,毛主席却留下了一道耐人寻味的指令:“等我离开北京后,再秘密抓一个人。” 毛主席之所以这样安排,是有深层原因的:要是提前动手抓捕,就等于明着告诉暗处的敌人 “我们已经发现破绽了”,反而可能刺激他们变得更疯狂,做出更极端的事;只有让一切都跟平常一样,才能最大程度稳住对手。 专案组虽然明确了行动节奏,但一开始手里只有一条线索,一份截获的敌方电报,很快,侦查人员从电报里抓住了关键:特务要开展活动。 开展活动肯定要有经费的支持,顺着钱的流向查下去,说不定就能找到藏在暗处的人。 循着这个思路追查下去,没花多久,两笔从香港汇来的大额款项就进入了侦查人员的视线,而这两笔钱的最终去向,指向了天津市黑龙江路的一家银行。 顺着这笔汇款的线索,侦查人员很快查清,收款人用了个化名 “计爱琳”,专案组继续顺藤摸瓜,终于弄清楚 “计爱琳” 的真实身份。 她是北京新侨贸易总公司的股东,名叫计采南,可在与计采南进行初步接触后,侦查人员却发现了疑点:她的言行举止并不像是那个神秘的 “0409”,反而更像是个被推到前面、用来掩人耳目的棋子。 就在专案组对计采南的身份产生怀疑,陷入短暂调查瓶颈时,一场看似普通的亲友聚会,意外成了破案的关键突破口。 那天在漪澜堂的饭局上,侦查员的目光无意间落在了计采南的弟弟计旭身上,这个年轻人说话做事间总透着点不自然,尤其是提到某些话题时的闪躲,让专案组立刻警惕起来。 带着这份怀疑深入调查后,计旭的真实身份让所有人感到震惊—— 他就是国民党特务计兆祥。 在确认计兆祥有重大嫌疑的同时,另一个计谋也在悄悄进行,此前,我方无线电监测部门就在鼓楼附近,捕捉到了一段特别可疑的电波信号,只是一直没能锁定具体来源。 为了准确找到信号发射点,工作人员在南河沿磁器库南岔道 7 号的张家大院里,火速建了一个秘密监测站,专门追踪这段异常信号。 经过几天的持续监测,技术人员靠着刑侦设备,一点点缩小搜索范围,最后把目标稳稳锁定在了计兆祥的住处。 为了拿到确凿的证据,侦查员们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他们装成电业局的工作人员,借口上门检查线路,顺利查看了计兆祥家的电表。 结果正如大家所料 —— 计兆祥家晚上的用电量,比周围邻居多好几倍,很明显他家里藏着像电台这类耗电的秘密设备。 到这里,一直悬着的谜底终于彻底揭开了:代号 “0409” 的王牌特务,不是别人,正是计兆祥,而且他绝非普通的特务,既能搜集情报,又能熟练操作无线电发报,是个全能型的间谍。 根据后续调查得知,他的计划是和 “东北技术纵队” 这个组织里应外合,在毛主席访苏期间执行刺杀任务。 随着调查的深入,所有证据都已确凿,只等合适的收网时机,1950 年 2 月 26 日,当确认毛主席在苏联的行程一切顺利、安全无虞后,李克农不再犹豫,果断下令收网。 行动队迅速出击,很快冲进计兆祥的住处,当场就缴获了一部秘密电台,在随后的审讯中,计兆祥的心理防线彻底垮了,一五一十地把所有同伙都交代了出来。 就这样,一张撒在北京、天津两地的特务网络被彻底摧毁,计采南等涉案人员也全都被顺利抓捕归案。 1950 年 3 月 4 日,载着毛主席的专列平安回到了北京,这场牵动人心的访苏之行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资料来源:《李克农:中央调查部首任部长,统领全国情报工作,毛主席表扬“干得不错”》——党史博采

1 阅读:1297

猜你喜欢

千浅挽星星

千浅挽星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