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扫街榜,是否动了10亿用户的隐私?

新浪财经 2025-10-02 23:50:26

打开高德地图,你还能快速找到导航入口吗?

那个曾经专注于指引路线的工具,如今已被琳琅满目的生活服务包围。高德不仅从交通出行延伸至本地生活全领域,甚至还将触角伸向了买房租房、洗牙医美乃至金融借贷服务。

在这些新功能中,今年9月推出的“高德扫街榜”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

高德官方介绍,扫街榜是“全球首个基于真实到店行为的生活服务榜单”,通过分析用户导航、搜索、到店等行为数据,融合AI技术生成。

但这一创新背后,是对用户行踪轨迹这一敏感个人信息的大规模利用。

一个拥有10亿用户的地图软件,通过每个人的行踪轨迹评判商家优劣。这把双刃剑,既可能斩除虚假评论,也更可能伤及用户隐私。

1.隐私争议

高德对扫街榜寄予厚望,将其定位为全球首个基于用户真实行为与用户信用生成的榜单。在本地生活服务赛道竞争白热化的当下,高德试图以“真实”破局。

按照官方说法,高德扫街榜融合了AI技术,分析了近一年5132万用户的导航行为数据,结合13亿次导航记录和228亿公里行程轨迹,筛选出118万家用户高频到访的优质店铺。

高德地图CEO郭宁在发布会上坚定表示“榜单永不商业化,不接受商家付费推广”,并宣布将发放超10亿元补贴,支持“烟火好店支持计划”。

这一承诺无疑切中了当前本地生活服务的痛点,在各大平台商家刷分、刷好评已成公开秘密的背景下,高德试图以“无商业化”承诺重塑消费者信任。

然而,这番雄心壮志背后,是触及个人信息保护红线的风险。高德扫街榜的核心争议在于,一个地图导航类APP,是否有权将用户的行踪数据用于生活服务榜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行踪轨迹信息属于敏感个人信息,一旦泄露或非法使用,可能危害用户人身、财产安全。而用户在高德上的导航记录、出行路径,正是典型的行踪轨迹数据。

法律明确规定,处理敏感个人信息应当取得个人的单独同意,并满足“目的明确、充分必要”的原则。然而,高德扫街榜的运行机制恰恰依赖于对用户导航路径、到店记录、停留时长等行踪数据的持续收集与分析。

在不少用户实践中,系统仅弹出“榜单基于用户行为生成”的模糊提示,未跳转单独授权页面,也未提供“不共享行踪数据仍可使用榜单”的选项。

高德在隐私政策中表明:“我们可能会收集您的位置信息和行踪轨迹信息,用于导航、路线记录、交通出行服务等功能。”但同时承认“该类信息属于敏感个人信息”。

可问题在于,将用户轨迹数据从“导航功能”延伸至“消费评价”,是否超越了“必要个人信息”的范畴?

2021年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明确,地图导航类APP的必要个人信息仅包括“位置信息、出发地、到达地”。高德将完整的导航行为数据用于榜单构建,显然超出了这一范围。

2.数据边界

除了隐私争议,扫街榜的推荐逻辑也存在明显漏洞。

导航行为是否等同于消费意图?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在成都,高德扫街榜曾将“藤原豆腐店”作为美食店推荐,位列成都美食前三。但事实上,这是一家致敬日本漫画《头文字D》的网红打卡点,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餐馆。

这个令人啼笑皆非的误判,暴露了扫街榜算法的局限性——它看见了数据,却错过了真实场景。

扫街榜的另一个问题是本地人“沉默导航”造成的偏差。

对于居住在小区、工作地周边的用户,日常前往熟悉场所时极少使用导航;在四五线城市,常住居民去常去门店也基本无需依赖导航。

若仅以导航数据作为核心指标,“扫街榜”如何能准确反映“本地人爱去”的店铺?其“本地榜”的定位本身就站不住脚。

高德扫街榜的另一争议点,是引入芝麻信用体系作为榜单权重因子。这一做法看似提升了榜单的可信度,实则引发了跨平台数据共享的合规性质疑。

高德扫街榜的数据处理方式,与国际主流地图服务商形成鲜明对比。

谷歌地图自2024年底起宣布用户的“时间轴”历史数据默认存储在设备本地,用户可以设置自动删除周期,云端仅保留短期必要数据。苹果地图则强调,不会将位置信息与用户账号关联,大部分处理在本地完成。

两家国际巨头的共同思路是,减少云端留存,降低集中存储风险,把控制权交给用户。

3.商业危局

高德大力推广扫街榜的背后,是其在阿里生态中略显尴尬的位置。

从高德的视角而言,在阿里财报中被归为“其他”业务,在组织架构中与钉钉、优酷、盒马并列,业务就可能有进一步被边缘化的风险。况且当下阿里资源集中在即时零售、集中在本地生活,高德作为本地生活的“老玩家”,处境有一丝微妙。

高德做本地生活这么多年,主要还是靠聚合打车证明了自己的流量价值。而在本地生活这个烈度更高的战场,高德需要新的业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扫街榜由此成为高德在阿里体系内争夺资源的重要筹码。

不过高德CEO郭宁喊出扫街榜“永不商业化”的承诺,这一表态虽然赢得了部分用户和商家的好感,但从商业逻辑角度看却难以持续。表面上是“做榜单”,实质是做生态。而做一个餐饮供给生态这事儿,显然就不是一个地图APP能撑起来的业务量。

高德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用户习惯难以迁移。虽然高德拥有超过8亿月活用户,但用户核心需求是“导航”,而非“找商家、看评价”。从地图到打车,决策链条顺畅,场景契合;但从地图到餐饮推荐,消费的决策跟执行,顺序是倒过来的。

近年来,国家对互联网公司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处罚力度不断加大。

早在2022年,滴滴就曾因违法收集使用用户出行轨迹等敏感信息,收到了80.26亿元巨额罚单,成为中国数据安全领域迄今为止金额最高的行政处罚之一。

如今的高德,在轰轰烈烈扫街的同时,更需要警惕避免走向危险的“悬崖”。

0 阅读:237

评论列表

老乡别走还有利好

老乡别走还有利好

2025-10-03 00:46

反感,我喜欢清爽的界面,一目了然的功能。谁™愿意用地图软件看这些 聊天,下次把直播间也弄进去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