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4年7月,曾国荃率湘军攻破南京,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就此终结。但这场胜利背后藏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这支终结乱世的劲旅,竟常年被诟病"野战稀烂""只会挖壕沟"。 有人说他们是"高级民兵",缺骑兵缺火炮;更有人暗指清廷刻意压制,生怕湘军坐大。可就是这支被唱衰的队伍,硬是让摇摇欲坠的清朝又续了几十年命,还捎带脚催生出"同光中兴"的短暂辉煌。 当年湘军打仗确实透着股子"轴"劲儿,每到一地先抡起锄头挖壕沟,愣是把野战变成工地施工。 有人吐槽这是"结硬寨打呆仗",可细琢磨全是无奈。您瞅瞅这队伍构成:七成是湖南老农,两成是落第书生,剩下的是临时拉来的矿工猎户。 武器库里抬眼望去,前装滑膛炮混着鸟铳,好点的抬枪还得省着用。至于传说中的铁骑?连影子都见不着——湖南本就不是产马地,清廷更不可能拨精锐战马给这支"杂牌军"。 更要命的是朝廷那点小心思:一边指望湘军送死平叛,一边卡着军饷火器,生怕曾国藩突然黄袍加身。 但您以为曾国藩真傻吗?他比谁都清楚自家队伍几斤几两。太平军玩的是"流寇战术",今天占城明天跑路,专挑官军主力决战。 湘军要是硬碰硬,估计早被带到沟里去了。于是想出个绝招:每到新地界先扎营寨,壕沟深两丈宽三丈,木桩尖竹签密密麻麻插满外围。 等把营盘修得跟铁桶似的,再慢慢饿着对手玩。打安庆时就这么耗了半年,硬生生把陈玉成大军拖垮。 后来李秀成攻天京,面对这种"基建狂魔"式打法也直挠头——您倒是出来野战啊!可湘军就是缩在寨子里,任你骂阵就是不出头。 清廷的防备更是暗箭伤人。表面上看咸丰帝哭着求曾国藩出山,背地里连火药配方都藏着掖着。 江南制造局的西洋火炮优先供给八旗亲兵,湘军只能自己仿制土炮。僧格林沁带着蒙古铁骑耀武扬威时,湘军的马匹还靠临时征用民间的矮脚驴凑数。 最绝的是攻破南京后,曾国荃纵兵抢掠三日,表面说是犒劳将士,实则清廷巴不得这帮"猛虎"互相咬起来——果然没过多久,湘军内部就因为分赃不均闹得乌烟瘴气。 可偏偏就是这支"草台班子",在风雨飘摇中撑起了半壁江山。他们或许不懂什么先进战术,但知道怎么用血肉之躯填平战壕;或许造不出犀利火器,但明白"结硬寨"才是乱世保命符。 当南京城头的太平旗落下时,没人注意到湘军士兵手里握着的,还是那些锈迹斑斑的老旧兵器。这场胜利与其说是军事奇迹,不如说是用最笨的办法,熬死了所有对手。 历史总是充满黑色幽默:最不被看好的队伍成了救世主,最警惕的朝廷反倒借力续命。 湘军的成功恰恰暴露了旧时代的顽疾——不用极端手段就解决不了极端问题,可极端手段本身又会孕育新的危机。当"同光中兴"的烟花散尽,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终结太平天国的那支队伍,早已带着旧王朝的烙印走向黄昏。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太平天国# #曾国藩# #你认为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湘军#
1864年7月,曾国荃率湘军攻破南京,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就此终结。但这场胜利
断代史鉴
2025-10-03 07:13:2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