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营销多少都有点过度了,当“三分钟20万大订”这样的说法频繁出现的时候,就应该知道这里面自然混杂了很多非消费者,而是充斥着跟风着,网络媒体,博主,看热闹的等等,而真正要购买的消费者掩盖在这个数据中了。换言之,当你享受了三分钟20万大订这样的“营销成果”的同时,就会面临着退单,弃单,跑单;无形中对于生产计划也会产生影响。 汽车不同于手机,大宗消费品的生成成品,周期,排期以及带来的损耗和手机截然不同,这就使得数字之下的企业面临着尴尬。网上的声音其实分为两种,一种是真正的消费者在交全款的催逼下,产生的不满和情绪;另一种是看热闹的各种分析,理性地看,一个企业,不准网络评论,稍有过头就是法务出面,法律函满天飞,或者直接法院见。这其实也不太对头,并不是只有消费者才能说两句,哪个企业不是被所有人,哪怕是无关的人点评两句呢?这点气量还是应该有的。 一股脑地定义为有人黑,故意黑,所有要诉诸公堂,这样做本身就是对企业品牌和口碑的伤害。企业的这样玩法本身确实值得商榷,难道不是么?
人民日报又强势为小米手机站台了!真是给足了小米排面!
【6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