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了,莎莎摔的很重! 我感觉已经影响比赛了。 孙颖莎真是小倔种! 明明打王艺迪的路数早该摸透, 大迪球路就靠正手硬刚, 莎莎只要变变节奏就能拿捏, 可她偏要拧着劲儿拼对拉, 这不就出了意外? 摔得那么重, 还借着系鞋带偷偷缓劲儿, 之后走路都明显不对劲, 你没注意到她系鞋带时的小动作吗?膝盖往侧面微屈,手指攥着鞋带绕了一圈又一圈,其实是在等膝盖的麻劲过去——镜头扫到她的侧脸,鼻尖上全是汗,咬着下唇没吭声,可松开鞋带起身时,左腿还是下意识顿了一下。之前解说就说过,孙颖莎的对拉是“明牌”,她的爆发力能压住大部分对手,可面对王艺迪这种正手同样硬的选手,拼对拉等于“以硬碰硬”,明明变个反手短球就能打乱节奏,她偏不。 不是她不懂变通,是这姑娘骨子里就有股“不服软”的劲。记得上次打伊藤美诚,她手腕旧伤复发,教练让她多打相持球省点劲,她偏要在关键分上跟对方拼速度,最后赢了球才敢揉手腕。这次跟王艺迪的比赛,前两局她其实用变节奏赢了不少分,可第三局大迪突然加快进攻频率,她就忍不住“接招”了——她总觉得“躲着打不算赢”,非得用对方最擅长的方式赢回去,才叫“拿捏”。 摔了之后的球路其实能看出来变化,她之前能轻松扑到正手大角度,后来每次移动都得先稳一下重心,有个球大迪又打了相同的角度,她明明够到了,回球却有点飘,被大迪抓住机会扣杀。场边邱贻可急得站起来,用手势示意她“别扑了,退半步打”,她点头应着,可下一个球还是往前冲——你说她倔不倔?连疼都犟着不肯认。 后来采访时她才说,摔下去那下“感觉膝盖磕在铁板上”,借着系鞋带的时候偷偷按了按,发现没肿才敢继续打。“当时就想着,不能因为摔了就变打法,不然前面的球白拼了。”她说话的时候还揉着膝盖,眼里却没半点后悔。粉丝看着心疼,说“下次别这么拼了”,可大家也知道,这就是孙颖莎——她的“倔”不是傻,是对乒乓球的那点“较真”,是不想让自己的比赛留下“要是当时没摔”的遗憾。 其实有时候也会想,要是她能“服个软”,少拼点对拉,是不是就能少受点伤?可转念一想,要是没这份“倔”,她也成不了那个能跟各路高手硬刚的孙颖莎。这份拧着劲儿的坚持,既是让人心疼的地方,也是让人佩服的地方——毕竟,赛场上的“狠”,从来都藏在这份不肯轻易低头的“倔”里。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