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正在竞选国民党主席的郑丽文说,请大陆的一些朋友不要对台湾喊打喊杀。要知道台湾被清朝抛弃后,被日本殖民50年。台湾人吃了很多的苦。早期还被日本人欺负,被杀害了很多人。 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一败涂地,最终捏着鼻子签下《马关条约》,把台湾和澎湖列岛拱手送给了日本。消息传到台湾时,全岛像被惊雷炸了一样,台北街头百姓聚在一起哭骂,哭声连夜都没断过。 当时在京的台湾举子直接冲到都察院上书,字字泣血地说“全台赤子誓不与倭人俱生”,就连全国各省的举人都跟着联名抗议,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公车上书”,三千多人的签名里全是保家卫国的执念。 没人甘心当亡国奴,日军在新北市盐寮海滨登陆后,台湾民众自发组织的义军立刻扛着土枪土炮迎了上去。彰化县八卦山上,义军和留守清军跟日军近卫师团死磕了三天三夜,最后四五千人全部壮烈牺牲,山顶的石头都被鲜血浸红了。 屏东县佳冬乡的步月楼前,客家百姓连妇孺都抄起木棍绑上菜刀参战,明知手里的家伙不如日军的洋枪,还是没一个人后退。这场后来被称作乙未战争的抗争里,四个半月时间就有一万四千多人倒在血泊里,可反抗的火种从来没灭过。 日本殖民统治的五十年,是台湾人最难熬的一段日子,政治上根本没台湾人的话语权,经济上被层层盘剥,各种苛捐杂税能把小商贩逼得家破人亡。更狠的是文化上的奴化,殖民当局逼着台湾学生只学日语,把中文报纸全改成日文,甚至强令老百姓改用日本姓名、参拜日本神社,想彻底抹掉大家的中华根脉。 但台湾人从没真正服过软,北部的简大狮、中部的柯铁、南部的林少猫被称作“抗日三猛”,带着民众一次次举起义旗,苗栗事件、噍吧哖事件桩桩件件都是用命拼出来的反抗。 1930年的雾社起义更是刻进了民族记忆里,日本警察逼着高山族同胞砍伐他们奉为圣物的巨木,还打死了民工,首领摩那・罗达奥忍无可忍,联合六社族人在神社祭日发动起义。 一千五百多人拿着大刀、木枪对抗日军的山炮和毒气弹,最后一千二百多名起义将士惨死,日军后来还发动“第二次雾社事件”,把八百名老弱妇孺赶出家园。即便这样,台湾民众还是用各种方式抗争,破坏日军军需、拆毁运输道路,用隐蔽的行动跟殖民者耗到底。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台湾同胞更是坚定了“救祖国就是救台湾”的信念,新北人李友邦跑到大陆考上黄埔军校,1939年在浙江金华组建台湾义勇队,从最初的42人发展到三百多人,队员们在前线搞生产、送医疗、探情报,成为台胞抗日的一面旗帜。 新竹人邹洪率军在湘粤战场屡建奇功,雾峰林家后代林正亨跟着中国远征军在缅甸肉搏,身中16处重伤都没退过。据不完全统计,那八年里有五万多名台湾爱国志士冲破封锁回大陆抗战,65万多台胞为抗日牺牲,他们从来没把自己当成外人。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10月25日台湾正式光复,当时全台民众争相上街庆祝,那种重回祖国怀抱的喜悦是藏不住的,这些历史都是刻在史料里的事实。 明白这段历史,就该清楚大陆对台湾从来没有所谓的“喊打喊杀”,大陆一直秉持的是和平统一理念,这些年推出的惠台政策涵盖了台胞就业、就学、就医等方方面面,就是想让台湾同胞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温暖。 《反分裂国家法》针对的从来不是普通台湾民众,而是“台独”分裂势力和外部干涉势力,这一点早就说得明明白白。 郑丽文提到台湾人吃过的苦,这确实是历史留下的伤疤,但这道伤疤是日本殖民统治造成的,不是两岸之间的隔阂。 当年台湾同胞抗日前仆后继,靠的就是对中华民族的认同;现在两岸同胞更该珍惜这份血脉相连,把历史的苦难变成团结的纽带。毕竟从乙未战争到光复时刻,从抗日战场到如今的交流合作,两岸从来都是一家人,这才是那段历史最该告诉我们的道理。
台湾正在竞选国民党主席的郑丽文说,请大陆的一些朋友不要对台湾喊打喊杀。要知道台湾
冷紫叶
2025-10-04 09:36:26
0
阅读: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