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真是全国都在聊,不光教育圈,家长群里都炸了。 钱学森之子钱永刚直言,现在的教

萝花芳草林 2025-10-04 17:38:45

这下真是全国都在聊,不光教育圈,家长群里都炸了。 钱学森之子钱永刚直言,现在的教育最缺的不是分数,而是被题海压没了的求知欲。 钱教授在全国走访学校时亲眼看到,好多都已经18岁的孩子,被问起“对什么感兴趣”时,竟然一脸茫然,只能摇头。 更有一项来自杭州某重点高中的调研显示,孩子们平均每天花在刷题上的时间超过4个小时,其中超过六成的学生坦言,做题就只是为了考试分数,压根没想过题目背后到底是什么原理、有什么意义。 说真的,刷题这事儿就像个无底洞,孩子累,家长也焦虑。 我明白大家都想让孩子考上好大学,有个好前途,这想法一点没错。但我们现在是不是把路走窄了?好像除了拼命刷题,就没别的路可走了。 有家长说得特别实在:“道理谁都懂,但普通家庭的孩子,不刷题拿什么去和别人竞争?” 这话听着就让人心疼,里面全是现实的无奈和挣扎。 但咱们也得冷静想想,刷题刷出来的分数,真的能换来一个拥有持续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未来吗? 脑科学研究其实已经给了我们一些提醒:长期机械刷题,反而可能会让大脑里负责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部分活跃度降低。 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意味着我们可能在不经意间,用眼前的分数,换走了孩子未来更能打的核心竞争力。 钱永刚教授的父亲,咱们的“航天之父”钱学森先生,他的成长经历就很能说明问题。 他小时候可不是靠刷题成才的,他最大的特点是老爱问一些“飞机为什么会飞”这类看似“没用”的问题,正是这种对世界本真的好奇和不停的追问,支撑了他后来一次又一次的科学突破。 你看,真正的教育,根本目的从来就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是点亮孩子眼中的光,让他们自己想去探索这个世界。 钱永刚教授也给大家指了条路:鼓励孩子多读课外书,哪怕只是随手翻翻,也能大大开阔眼界。课外书里的世界,没有标准答案,有的是无限的可能,这正是重新点燃求知欲最好的火种。 令人欣慰的是,已经有一些学校和老师开始在行动了,他们正尝试着做出改变。 比如杭州有中学就把部分课后服务时间改成了自由阅读,结果一年下来,孩子们不仅在省级科技创新大赛里表现更出色,学科成绩也并没掉下来。 还有的学校,大胆地把“提出有价值问题的能力”直接纳入对学生的综合评价里。 这些实实在在的例子都在告诉我们一件事:减少机械刷题,给孩子更多自主探索的空间,并不会牺牲学业成绩,反而能激发出他们身上更大的潜能。 现在国家推行的“双减”政策,其深意也正是为了推动我们的教育告别单纯的知识灌输,真正转向素养的培养。这需要学校的努力,也更需要我们每一位家长的理解和参与。 比如咱们可以多留意孩子除了分数之外,是不是还有提问题的热情,是不是还对世界保有关注,周末能不能抽出一点点时间,陪孩子一起读一本看似“无用”的书,或者一起探索一个科学小现象。 教育这件事,从来都是一场关乎未来的长远投资。咱们今天讨论刷题,不是为了简单地否定刻苦学习,而是希望咱们的孩子能学得更聪明、更高效、更有后劲。 分数固然重要,但它不应该成为教育唯一的追求,更不能成为压垮孩子求知欲的巨石。 就像钱永刚教授所期望的那样,真正的教育,是培养能提出新问题、勇于探索新方向的人,而不是只会重复标准答案的答题机器。 让我们都努力一下,一起帮孩子们卸下一些不必要的负担,把那个装着《十万个为什么》的书包还给他们,而不仅仅是一本本沉甸甸的《真题集》。 只有当孩子们的眼睛里重新闪烁起探索的光芒,他们才能真正拥有创造未来、迎接未来一切挑战的勇气和能力。 参考资料:钱学森之子钱永刚:刷题抹杀孩子求知欲——金羊网

0 阅读:0
萝花芳草林

萝花芳草林

萝花芳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