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发了两盒福利月饼,可大伯哥一家在外面打工,这月饼就成了烫手山芋。 去年寄过去,嫂子嫌不好吃,放了大半年直接给扔了,听着就让人心里不舒服。 今年吧,一问邮费要20块,月饼本身也就值这个价,这钱花得实在冤枉。 说白了,这根本不是一个月饼的事,而是家里人会不会沟通的事。很多人就是这样,宁愿自己心里演一出大戏,翻来覆去地猜,也不愿意拿起手机打个电话问一句。其实事情简单得很,一个电话过去,选择题直接给到对方。 你就问:“哥,村里惦记你们,发了两盒月饼。给你寄过去邮费20,你要不?或者我直接折成20块钱给你发个红包,也算份心意。你觉得哪个好?”把皮球踢过去,让他自己选,这样谁也挑不出理。 他要是说寄,那就寄,邮费他自己心里有数。他要是说不要了,你就大大方方地说:“那行,我们替你吃了,不浪费粮食。” 去年嫂子把月饼扔了,说到底也不是什么大错,可能人家就是吃不惯,或者不放心小作坊的食品安全。 错就错在,一家人把一件小事弄得这么别扭,全是因为那点说不出口的客气和猜忌。
谁能想到啊!儿子儿媳中秋来店里,就带了盒月饼,转头却要2000块路费,结果老公送
【2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