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摇头,不是嫌片子太炸,是嫌没讲明白怎么赢的。 铁原那一夜,1营没冲,没死人,82迫击炮打照明弹,3个60炮班7分钟射126发,干掉8门榴弹炮。 这不是拼命,是算账。 炮弹比人金贵,命得用脑子省着花。 1956年拍《上甘岭》,导演带着连长排长蹲沙盘40天,王成那句“别管我”是真人改的——英雄不是喊着冲上去就完了,是知道什么时候该死,什么时候该活。 现在票房破十亿,二刷率不到5%。 观众不哭,是觉得“这仗打得像群演演的”。 《1950他们正年轻》才2600万,弹幕刷爆“原来这样打赢的”——不是不要热血,是要知道热血怎么烧出来的。 国家电影局新规出来了:营级战斗得有军史专家背书,“人海冲锋”两次踩红线就过不了审。 片尾加3分钟真实战例,还能退5%票房税。 不是不让拍牺牲,是别把胜利拍成一场无脑的自焚。 真正的英雄,是把每颗子弹都打在刀刃上的人。 他们不靠眼泪赢,靠的是—— 算得清,打得准,撑得住。
15亿票房也堵不住骂声,为什么这类题材的历史片不好拍?《731》上映13天,
【3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