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出一刁钻上联:“鼠无大小皆称老”,下联成就了千古绝对 纪晓岚这人,从小就不是凡胎肉长成的。1724年出生在直隶河间府献县一个书香门第,家里七代人靠读书吃饭,高祖中进士当过知县,曾祖中举,祖父也入仕。父亲纪容舒康熙年间中进士,先在户部干主事,后转刑部郎中,还升到云南姚安知府。他为人刚直,办案子从不走后门,地方上老百姓提起他都竖大拇指。纪晓岚四岁开始认字,家里书堆成山,他天天泡在书斋里,耳濡目染,很快就显出小神童的本事。六岁参加童子试,在县学考场上一鸣惊人,直接夺魁,被封神童。那时候的他,已经能背四书五经,写字工整得像大人。 长大点,十一岁跟父亲进京,住在刑部后衙,听着大人审案子,学着怎么辨是非,待人公平。这些经历让他早早懂了官场规矩。二十岁中秀才,二十四岁中解元,本来前途一片光明,可母亲一走,他回家守孝三年,披麻戴孝,专心伺候墓地,不沾外事。乾隆十九年二十七岁,他复考中二甲第四,进翰林院当庶吉士。翰林院里书卷如山,他天天抄古籍,闲了跟同僚下棋聊天。别人看他书生气重,总想试试他的斤两,约他比诗词对联。他最爱对联,出的东西总带点机锋,能戳中人心窝子。 乾隆元宵宫宴上,皇帝让翰林出灯谜,纪晓岚献一副,黑白红黄都不是,和狐狼猫狗像,既非家畜非野兽;诗词论语都有,对东西南北模糊,虽短品也是妙文,各猜一字。乾隆猜到一半卡壳,召他解释,上联合青和犭是猜,下联合言和迷是谜。皇帝乐了,从此留意这小子,觉得他不光文采好,人还机灵。渐渐的,纪晓岚成了皇帝身边红人,陪着微服私访,帮着出主意。乾隆爱才,但也爱考人,纪晓岚这时候的才华,慢慢在朝堂上发光。 南巡江南那趟,乾隆带纪晓岚微服走运河,地方知县听说大才子来了,心痒难耐,想借对联露一手。出上联“鼠无大小皆称老”,这联子表面简单,实际刁钻。老鼠不管大小,全叫老鼠,那老字没年龄意思,纯属多余。知县用意在考纪晓岚的眼力劲儿和联想力,难倒不少人。纪晓岚瞅见屋里鹦鹉,灵光一闪,对“鹦有雌雄都叫哥”。鹦鹉公母不分,全叫鹦哥,哥字也没性别区分。两联对仗工整,平仄押韵,还藏着生活小窍门。知县服了,直呼千古绝对。这事传开,纪晓岚的对联本事更响当当。 这对联不光好玩,还透着纪晓岚的观察力。日常东西,他总能挖出深意。老鼠叫老,鹦鹉叫哥,都是俗名里的固定套路,反映老百姓的语言习惯。纪晓岚用这个化解难题,没硬扛上联的刁劲儿,而是顺势借物,轻松过关。乾隆南巡路上,还考过几次。通州小镇,上联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纪晓岚对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镇江天然居,上联客上天然居天然居上客,他对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回文联对回文,重复词对重复词,逻辑严丝合缝。这些对子,显示纪晓岚脑子转得快,接地气,不摆架子。 纪晓岚仕途顺,但也栽跟头。乾隆三十三年盐引案,他给亲家卢见曾通风报信,皇帝气炸了,罢官发配新疆乌鲁木齐。那年他五十出头,坐驿车颠簸西去,风沙漫天。到边疆住土屋,点油灯写诗,作了160首乌鲁木齐杂诗,记当地山川民风,没怨天尤人。三年后,刘统勋荐他,乾隆想编四库全书,缺合适人手,就召回。纪晓岚主编,圆明园斋内指挥书吏,阅卷批注,十三载工夫,汇经史子集,8000多卷,3.6万册,近8亿字。这书是清代文化大总结,保了很多古籍。 编书外,纪晓岚还写阅微草堂笔记,从乾隆五十四年起,到嘉庆三年完12卷,聊鬼怪人事,带点讽刺。嘉庆元年他73岁,还进宫觐见,皇帝赐座赐茶。1805年嘉庆十年,82岁去逝,嘉庆亲写祭文,赐谥文达。碑上刻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一生三朝元老,从神童到大学士,风头正劲时被贬,回来又建大功。纪晓岚这人,聪明不张扬,遇事豁达,留下的东西,经得起推敲。
知县出一刁钻上联:“鼠无大小皆称老”,下联成就了千古绝对 纪晓岚这人,从小就不是
星河轻语时
2025-10-06 01:12:38
0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