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蒙哥马利访华,握手时,毛泽东微笑着说:“你知道,你在和一个侵略者握手吗?”蒙哥马利十分清楚毛泽东此话的含义。 话说回来,那年头全球局势紧绷,中苏关系表面上还凑合,中美则完全对立。英国1950年就承认新中国,早早建交,这次蒙哥马利访华既有私人性质,也带点观察意味。中国这边想借机展示实力,拉近跟西方的距离。蒙哥马利72岁了,退休后爱到处转悠,这次来北京,行李里塞满好奇和警惕。他是二战英雄,指挥过北非和诺曼底,威名在外。中国领导层也看重他,希望通过聊天缓和气氛。整个访问从5月27日开始,持续几天,焦点全在中蒙会面。 蒙哥马利这人,从小在牧师家庭长大,1887年生于伦敦。早年进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1908年当上军官,去印度服役。一战时在索姆河受伤,丢了部分肺叶,养成铁杆作风。二战爆发,他掌第八集团军,1942年阿拉曼战役干翻隆美尔,沙漠里扭转战局。1944年诺曼底登陆,他统筹地面部队,推动欧洲胜利。战后当陆军元帅,还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欧洲副总司令,到1958年退休。写回忆录时,他总强调纪律和战术,影响一大帮军人。退休后不闲着,四处演讲,爱聊战略。 毛泽东呢,1893年生在湖南韶山,农民家孩子。从小干农活,1902年进私塾,毛笔描红练得一手好字。1910年去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夜里点灯啃书。1913年进湖南省立第四师范,课堂上爱站起朗读。1918年到北大图书馆打工,整理书架接触新思想。1921年参加中共一大,在上海石库门低声议事。1927年秋收起义,带队上井冈山,开辟根据地。长征时指挥红军过草地,抗日时领八路军打敌后。解放战争推翻国民党,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宣布新中国成立,当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之后搞土地改革和工业化,把中国从农国拽向工业轨道。 访华前,蒙哥马利在北京转悠几天,5月27日终于见毛泽东。两人一见面,握手那刻,毛泽东就点出侵略者帽子。这话源自1950年朝鲜战争,联合国大会决议指责中国志愿军行动。西方媒体炒作不停,蒙哥马利作为老将,早听过这些。他没纠缠,礼貌回应,继续聊。会面在上海单独进行,时间不长,但直击要害。蒙哥马利问中国人口超10亿后咋办,毛泽东直说不侵略任何人,只求别干涉内政。这番表态,化解了不少误会。 会谈里,蒙哥马利抛出问题,中国目标是啥。毛泽东强调防御,不想扩张,也不输出思想。蒙哥马利追问军队现代化,毛泽东谈志愿军在朝鲜的纪律和士气。整个过程一个多小时,翻译来回传话。蒙哥马利听后点头,觉得中国军队严整,不像外界传的乱哄哄。俩人还聊二战旧事,蒙哥马利忆北非,毛泽东提抗日。虽是军人视角,但透出和平意图。中国这边借此机会,展示新面貌,避免被贴标签。 访问不光聊天,蒙哥马利还去军事设施转。看士兵操练,列队整齐,装备维护到位。他对纪律印象深,笔记里记下士气高昂。回想朝鲜战场,中国志愿军顶住压力,没退缩。这让他反思西方对中国的刻板印象。蒙哥马利走时,带走不少材料,准备回国分享。整个行程,北京到上海,安排紧凑,他边走边观察城市变化,工厂林立,工人忙碌。 回英国后,蒙哥马利没憋着,6月12日在《星期日泰晤士报》发文《我同毛的会谈》。文章直白,说中国军队组织严密,入侵得付出代价。没用高深词,接地气表达。强调中国不是好战国,跟西方舆论唱反调。英国读者炸锅,有人赞客观,有人疑心太乐观。文章传开,帮西方多了解中国点,松动偏见。蒙哥马利用军人眼光,点出中国防御姿态,影响不小。 这篇文章一出,英国舆论热议。报纸摊上堆满,茶馆里人们边喝茶边指点。蒙哥马利没停,私下跟朋友聊,觉得中国关起门过日子,不出界也不让人进。西方对华戒心重,他这番话像泼冷水。访问意义大,在冷战高峰,中英对话打开缺口。蒙哥马利晚年虽有争议言论,但对中国看法成亮点。1961年他再访华,重申判断,推动民间交流。 蒙哥马利于1976年3月24日去世,88岁高龄。葬礼上军乐响起,棺木下葬。毛泽东同年9月9日逝世,82岁。
1960年,蒙哥马利访华,握手时,毛泽东微笑着说:“你知道,你在和一个侵略者握手
小史论过去
2025-10-06 20:13:22
0
阅读: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