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关税战打到头破血流,最坏的结果也就是7万多家美企全部撤走,每年损失6000亿美元销售额。但这账得反过来算:中国市场的肥肉一旦被吐出来,这些美企还能去哪儿找下家?很多美国公司觉得只要人撤了、产地换了,麻烦就能丢下,可现实可没给他们好脸色。 先看制造这块,前阵子一家美资汽车零件公司搬去了墨西哥,想着离美国近、成本也低,能赚大头。 没想到一上手发现供应商根本配不上节奏,要的高精模具整个墨西哥没人能搞,最后还得从中国运,光运费就心疼三成不说,交期也成了拖延大王。 原本一周能交的单,硬拖到两周,结果客户连连砍订单,工人天天陪着干着急。公司里不少人悄摸合计,这样下去,头顶的乌云怕是要下雷。 再看手机、家电这些精细活。听说某大厂想在东南亚整条新线,结果设备、工人都不咋靠谱,质量问题一波又一波,最后还是得进口中国半成品。 物流慢、成本高,各岗位都跟着捏把汗,交货一拖再拖。大家才明白,别看搬了家,中国那根链子真不是说换就换。 再说市场端,大伙以为东南亚、印度能顶上中国市场,其实水土完全不服。比如家电进印尼得重新调整电压标准,想在泰国卖还得变外观。 产品一而再再而三地改,等进入市场,发现老对手在中国早都铺满了渠道。新市场人均收入低,卖高端货难比登天,销量数据一比,压力值直接拉满。 原来能在中国城乡一锅端的生意,到新市场成了油水都榨不出来的活。 最让公司头疼的还是创新。过去团队在中国街头一逛,随时能抓到灵感,产品一上新,还带动全球流行。 可一走,灵感和市场反馈都断了,研发天天盯着白板发呆,点子一年比一年少。产品更新慢了,消费者新鲜感没了,引发的麻烦一串接一串。 成本也跟着失控,中国大规模制造的优势没了,批量一减,成本高得离谱。 欧洲本来也考虑过,可那边建厂光环评和人工费就够喝一壶,回本遥遥无期。财务算着利润,销售愁着价格,没人愿意再做赔本买卖。 还有点要命的,产业链稳定性全没了。中国遇到芯片荒还能帮忙调库存,别的地方根本顾不上你,供应断一下,全线都乱套,团队天天加班脑仁疼。 企业搞了半天发现,把摊子从中国一撒开,全球产业链原本的那点协调和高效统统被打乱。市场缩了,创新慢了,老对手到处捡便宜,自家人越干越憋屈。 长远看,谁再敢拍脑门一撤离,饭碗真留不住。说到底,哪能光盯着关税扣算账,不想着中国市场的支点作用?前进不顺、后退没路,真把自己埋坑里了。
中美贸易,回不去了!很多人以为关税暂停,生意就能恢复。错了!真相是,被特朗普时
【16评论】【4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