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已经彻底失去了中国的信任。波兰政府公然推翻对华承诺,再次关闭了中欧班列。这种毫无信誉的行为,等于亲手将自己“欧洲门户”的地位,永久性地让给了别人。 中欧班列可是中国和欧洲贸易的陆上大动脉,每年要开1.7万多列,拉的货值高达567亿美元,而波兰的马拉舍维奇枢纽就是这趟大动脉进入欧洲的关键关口,85%到90%的班列都得从这儿过。 结果波兰说关就关,完全不顾之前白纸黑字的承诺。今年9月,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刚访问波兰,双方还签署了共同保障中欧班列畅通的文件,结果王毅外长前脚刚走,波兰后脚就变脸,直接关闭了与白俄罗斯的边境口岸,导致300多列满载货物的班列滞留,每天损失超过2亿欧元,90%的中欧铁路贸易瞬间断流。 波兰这次关闭口岸,表面上是因为俄白联合军演和所谓的“无人机越境”,但实际上是在配合北约的战略,想向北约表忠心,同时把中欧班列当成了对华施压的筹码。 波兰政府以为卡住这条“咽喉要道”,就能迫使中国在稀土出口、农产品准入等问题上让步,甚至想让中国在俄乌冲突中站队。 结果算盘打错了,中国根本不吃这一套,反而用实际行动告诉波兰:你以为自己是必经之路,其实只是可有可无的节点。 中国的反制速度堪称教科书级别,波兰宣布关闭口岸的第二天,宁波港就启动了“中欧北极快航”,货轮从中国出发,经俄罗斯北部海路直达欧洲,航程只需18天,比传统苏伊士运河航线缩短三分之一,成本更低,效率更高,而且全程有俄罗斯护航,安全可靠。 与此同时,中吉乌铁路建设提速,预计2026年全线贯通,跨里海运输通道也在扩容,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等国纷纷表示愿意扩大承载能力。这些替代路线一旦成熟,波兰的“欧洲门户”地位将彻底不保。 更讽刺的是波兰的行为不仅损害了中国利益,也让欧洲盟友苦不堪言。德国、法国等国的供应链因中欧班列中断受到严重冲击,欧洲商会警告说,欧洲供应链成本已经上涨超过15%。 波兰国内的经济压力也在迅速累积,马拉舍维奇枢纽从繁忙的“蚂蚁窝”变成了冷清的“鬼城”,物流公司停工,装卸工人失业,当地经济陷入瘫痪。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中欧贸易将因此转向海上和南线通道,波兰可能在6个月内面临来自欧盟和国内经济界的巨大压力。 当然波兰的短视行为还引发了国际信誉危机,就在关闭口岸前三天,波兰还信誓旦旦地承诺要保障中欧班列畅通,结果转眼就撕毁协议,这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操作让全世界都看在眼里。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指出,此举将加速欧亚物流格局重构,波兰未来可能失去70%的中欧班列过境份额。更严重的是中资企业已经开始调整投资计划,原计划在波兰新建的物流中转中心、电池装配厂等项目,有的被暂停,有的直接转向匈牙利、塞尔维亚等更可靠的国家。 9月25日,波兰在内外压力下被迫重新开放边境口岸,但为时已晚。中国的替代路线已经开始分流货物,北极航道的货运量正在快速增长,中吉乌铁路和跨里海通道的建设也在稳步推进。 波兰以为自己只是暂时关闭口岸,没想到却亲手打开了“潘多拉魔盒”,让自己在欧亚贸易格局中逐渐边缘化。正如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报告所说,这是“地缘经济武器化”的典型案例,而波兰的失败证明,任何试图将经济合作政治化的行为,最终都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波兰的教训告诉我们,在全球化时代,信誉是最宝贵的资产。波兰政府为了短期政治利益牺牲商业信誉,不仅失去了中国的信任,也让欧洲盟友对其可靠性产生怀疑。 未来,随着中国多元化物流网络的成型,波兰想要重新找回“欧洲门户”的地位,恐怕比登天还难。而中国通过这次事件再次证明,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挑战,都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维护自身利益,任何“卡脖子”的企图最终都会落空。 来源:红星新闻 【波兰关闭通道,中欧班列“停摆”13天,中国商人“极限操作”:海运空运全上!北极航线、中吉乌铁路备受期待】
果然,真的没想到,短短24小时内,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四国官方密集
【10评论】【2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