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缺席朝鲜阅兵式,中方派出压轴阵容,访朝阵势远超外界预料 2025年10月7日,中国外交部突然官宣:中国政府高层要访朝,时间定在朝鲜劳动党建党80周年前夕。这消息一出,外界一片哗然。因为就在几天前,俄罗斯确认普京本人不会出席朝鲜阅兵,只派了梅德韦杰夫。 一个缺席,一个压轴,戏码一下子精彩了起来。这场原本被视为“形式外交”的阅兵式,突然成了东北亚地缘博弈的放大镜。中方这波操作,到底是象征意义大,还是另有深意? 普京缺席背后,其实也不是临时起意。早在2025年5月,俄媒就透露出风声——普京去年6月已经访问过朝鲜,而且只待了24小时。 金正恩至今没有回访,俄方此番选择“外交对等”,也算合情合理。但这也说明,俄罗斯眼下更关注东欧方向,尤其是乌克兰战局,朝鲜这边只能按耐住“亲近”的热情。 朝鲜当然知道这点,所以今年的外交节奏明显加快。9月,金正恩罕见地出现在中国出席抗战胜利纪念大会,这是他六年来首次出境,而不是通过“书信交流”。 这波走动,明显是提前为10月的庆典铺路。朝鲜外相崔善姬更是在9月初就提前抵达北京,进行了为期四天的访问,堪称一次“暖场外交”。 说白了,朝鲜现在在试图用“主动出击”的方式换取更多战略资源。不止中俄,美日韩也都在它的目标里。 只不过中方这次的回应显然更给力:不仅来了,而且来了个大的。这种高规格的访问,已经不只是象征意义,而是明确表达对朝鲜的支持。 这可不是简单的“走亲戚”。中方政府首脑亲自出席阅兵式,参与多场正式会谈,还安排了系列友好活动。一连三天的行程,和普京去年那“闪现式”的访问作了鲜明对比。 更关键的是,这种安排释放出一个信号:中朝的“传统友谊”正在经历一次战略升级。 有分析认为,中国此举一方面是回应朝鲜的主动沟通,另一方面也是在对外传递信号:在东北亚这个战略热区,中方不会缺席关键场合。如果把外交比作下棋,这一步棋下得不算猛,但很准。 要知道,此前西方不少媒体都预测,中方最多会派个中级别代表团意思意思,毕竟朝鲜问题在国际上还是“敏感地带”。结果直接来个政府首脑出场,外界当然会觉得“超预期”。 而且,从时间点来看,这次访问也颇有讲究。刚好踩在美日韩联合军演前后,这种“错峰外交”本身就带有很强的策略意味。你搞军演,我搞访问,谁也别说不懂看懂的门道。 再说俄罗斯那边,虽然嘴上说着和朝鲜“友好”,但行动上明显没那么积极。普京忙着和白俄罗斯搞军演,乌克兰方向的局势又不断升级,他确实没时间,也不愿被朝鲜绑得太紧。 这种“务实外交”,其实是俄罗斯一贯的风格,和中国这次的“高调出镜”形成了鲜明对比。 朝鲜当然也明白这一层,所以在对待中俄两个邻居时,策略上也不一样。对俄罗斯是“拉拢”,对中国则是“靠近”。 金正恩这次在阅兵式上亲自接待中方代表团,安排了多项仪式,显然是要把这份“友谊”显摆给全世界看。 而中方这次的排场,不只是为了场面好看,更是要在东北亚这个复杂的棋盘上,稳住局面。过去几年,朝核问题一直没有实质进展,美日韩的强硬政策让局势一度僵住。这时候,中方的出现,或许能为局势带来些许转圜。 当然,也别指望一场阅兵式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但至少,这场高规格的外交活动,释放了一个清晰的信号:中国在朝鲜问题上的存在感,不会被边缘化。普京缺不缺席,对中方来说不是重点,重点是如何通过这次机会,把自己的战略意图释放得恰到好处。 从更大的格局看,这场外交动作,对美日韩同盟也构成了压力。尤其是韩国,一直在试图拉拢中方参与对朝制裁,看到中国政府首脑出现在平壤,心里多少会有点复杂。 过去几年,东北亚的外交节奏几乎被军事对抗主导。美日韩的联合军演越来越频繁,朝鲜的导弹试射也没停过。现在,中方用一场“走亲戚”的访问,打破了这股硬碰硬的节奏,也算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策略。 说到底,外交从来不是表演,而是一场耐心游戏。谁能看得远、走得稳,谁才能在关键时候掌握主动权。普京这次没来,可能是选择了观望;但中国来了,而且来了个实打实的动作。这一进一退之间,谁更懂博弈,其实一目了然。 这场本以为只是“庆典”的阅兵式,结果成了大国角力的新窗口。外交这盘棋,走到现在,已经不只是走子的问题,更是布局的较量。普通人或许看不到台面下的细节,但每一次亮相、每一场访问,都是一次“无声的宣言”。 大国博弈,每步皆棋。棋盘不变,走法却在悄悄更新。观众看的是阵仗,棋手看的是后手。而这场“缺席与压轴”的对比,正是这一轮外交新局的开端。
普京缺席,中方派出压轴阵容,给特朗普同级,连待3天今年的朝鲜阅兵,绝对称得上
【11评论】【40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