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圭亚那正式宣布:由中国铁建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巴拉特·贾格迪奥-德

掘密探索 2025-10-08 15:53:31

10月6日,圭亚那正式宣布:由中国铁建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巴拉特·贾格迪奥-德梅拉拉河大桥正式通车。   这座始建于1978年的浮桥,曾是德梅拉拉河两岸唯一的通道,但早已被拥堵和老化压得喘不过气,高峰时段,司机们常在桥下苦等一小时,5万吨级货轮更因桥高限制无法通行。   新桥的通车彻底改写了这场“交通噩梦”,双向四车道的设计让日均通行量提升至旧桥的两倍,乔治敦市区到东岸的车程从三小时压缩至三十分钟,更关键的是,桥面离水高度允许大型货轮自由通行,河道通航效率直接翻倍。   圭亚那公共工程部长埃奇希尔算过一笔账,仅物流成本一项,每年就能为全国节省数亿美元。   这座桥的建造难度堪称“地狱级”,项目总工程师宁广委至今记得,当地天然砂含泥量超标,进口砂又成本高昂,他带着团队从明代水利学家潘季驯的“束水攻沙”理念中找灵感,最终用本地砂分离出合格的中粗砂,破解了材料瓶颈。   面对热带河口的地质松软、水流湍急,项目团队给桥墩装上“抗撞铠甲”——抗船舶撞击系统能抵御3000吨级货轮的冲击,东北林业大学团队研发的斜拉索防腐技术,让钢索在盐雾环境中依然能“长寿”五十年,最让当地工人罗勒莱克斯·泰勒骄傲的是,他跟着中国师傅学会了操作300吨级浮吊。   通车仪式上,总统阿里特意提到:“这座桥不仅是中国技术,更是中国责任,”三年建设期里,中国铁建为当地培养了300多名技术工人,与百余家圭亚那供应商合作,创造了超2000个就业岗位。   吊车操作员泰勒的故事就是典型:这个曾靠打零工为生的青年,如今成了家族里第一个掌握大型机械操作的技术工。   更暖心的是环保细节,项目部严格回收废机油,用隔音罩降低噪音,连夜间施工的灯光都调成了柔和的暖黄色,当地媒体感叹,中国建设者像对待自家花园一样呵护这片土地。   说实话,看完这场通车仪式,我最感慨的不是桥有多长、技术有多牛,而是中国企业在海外展现的“软实力”,以前总听说“中国制造”靠性价比打天下,现在才明白,真正的竞争力是既能啃下硬骨头,又能把利益分给当地人。   圭亚那这三年靠石油经济成了全球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但基础建设一直是短板,中国铁建这次不仅造了座桥,更帮他们培养了第一批现代基建人才,这种“授人以渔”的做法,比单纯卖设备高明得多。   更值得玩味的是,这座桥通车当天,美国那边正因政府停摆闹得鸡飞狗跳,两相对比,谁在真心实意帮发展中国家,谁在光说不练,一目了然。   基础设施从来不是冰冷的钢筋水泥,对圭亚那老百姓来说,这座桥意味着孩子能多睡一小时,商人能多赚一笔钱,情侣能少等一轮红绿灯,而这些琐碎的幸福,才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最真实的注脚,希望未来能看到更多这样的“中国桥”,连通世界,也温暖人心。

0 阅读:29

猜你喜欢

掘密探索

掘密探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