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大地震,菲律宾的盟友美日韩,还有新晋盟友乌克兰都保持了沉默,至今没有一个国家伸出援助之手。
9月30号那场6.9级的地震,震源才10公里深,威力着实不小,到10月3号统计就有36万人受灾,68人没了性命,5000多座房屋塌的塌、裂的裂,还有300多处学校、医院这些公共建筑都遭了殃。
53个市镇都喊着进入灾难状态了,灾情确实急得火烧眉毛。可就是这样的紧急关头,那些平时跟菲律宾称兄道弟的盟友,一个个都哑了火。
先说说美国,它跟菲律宾签着《共同防御条约》,平时动不动就搞联合军演,喊着“有事我罩着你”的口号,看着比谁都亲近。
结果地震之后,地面上没见着美国的救援队伍,物资更是影子都没有,最后就拿出25万美元援助,这点钱换算成人民币也就180多万。
要知道菲律宾正计划从美国买F-16战斗机,光这一笔就要花55.8亿美元,25万美元连这笔军购的千分之零点五都不到,连给灾区买几车矿泉水都不够。
更让人寒心的是,就在宣布这“慷慨”援助的前几天,美国商务部还刚给菲律宾的芒果加征了19%的关税,一边喊着盟友,一边往对方口袋里抢钱,哪有半点帮忙的样子。
再说美国自身也没心思管这事,2025年发达国家给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款本来就大幅缩水,美国更是直接关了专门搞援助的国际开发署,钱都往军事上堆,给乌克兰训练部队买装备都舍得花钱,到菲律宾这里就只剩点象征性的小钱了,毕竟对美国来说,菲律宾的价值在于军事基地,不是灾区的老百姓。
日本平时跟菲律宾签了不少合作文件,又是搞《互惠准入协定》,又是说要帮着搞灾害应对,还承诺给无人机这些装备。
这次地震后,日本嘴上说给500万美元援助,听着比美国大方,可光打雷不下雨,救援物资迟迟送不到灾区。
更讽刺的是,当时日本还有5艘巡逻艇就停在菲律宾的苏比克湾,离灾区近在咫尺,却压根没动地方,之前说好的无人机救灾更是没了下文。
这背后其实是日本自己顾不过来了,2025年日本的财政状况特别紧张,社会保障和防卫费用涨得厉害,给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款比前一年少了一两成,在发达国家里的排名都从第三跌到第四了。
国内刚换了内阁,满脑子都是经济问题,哪有多余的钱和精力真去帮菲律宾救灾,那些承诺不过是平时拉关系的客套话罢了。
韩国的沉默就更不意外了,它跟菲律宾的所谓“盟友”关系本就没那么实在,平时更多是在军事和经贸上互相搭个伙,真到救灾这种要实打实出钱出力的事,自然排不上号。
韩国这些年一门心思盯着半岛局势,钱和资源大多投在国防和对朝关系上,对东南亚的援助本就不多。
加上2025年发达国家援助普遍缩水的大环境,韩国自己的经济也不算景气,连跟它关系更近的国家有难都未必能及时帮衬,更别说菲律宾这样的“远亲”了,沉默其实就是默认不打算投入资源,毕竟对韩国来说,这事既没利益可图,也不是必须担的责任。
最没悬念的是乌克兰,它跟菲律宾的“新晋盟友”身份,说白了就是外交上互相吆喝的幌子,根本没到能互相帮衬的地步。
乌克兰自己还在打仗,每天都要花大笔钱买武器、养军队,9月30号泽连斯基还在说,要靠北约的机制每月筹集10亿美元才能维持防御,荷兰、丹麦这些国家给的援助都用在买“爱国者”防空系统上了,自己的老百姓还缺吃少穿,哪有多余的力量帮别人。
地震发生当天,乌克兰的媒体都没怎么报道这事,网上有人问“咱们不是盟友吗”,压根没几个人回应。
对乌克兰来说,现在能保住自己就不错了,所谓的“盟友”不过是争取国际支持的筹码,真要让它拿出物资援助菲律宾,简直是强人所难,沉默就是最真实的表态。
有统计说,发达国家答应的援助,实际能兑现的也就七成多,而这次美日韩乌的表现连这平均线都达不到。
其实说白了,他们跟菲律宾的盟友关系全是利益捆绑,美国要军事基地,日本要地区影响力,乌克兰要外交支持,平时喊口号、签协议都很积极,可真到了需要花钱出力的救灾时刻,最先考虑的都是自己的难处和利益。
菲律宾这次算是看清了,那些平时说得天花乱坠的盟友,真有事的时候还不如周边的印尼、马来西亚实在,至少人家还能及时派来救援小队和物资。所谓的“盟友情谊”,在现实的资源和利益面前,根本不堪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