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985滴滴司机给我上了深深的一堂人生课。” 国庆长假的第二天,我通过滴滴

用心的茂溪 2025-10-08 18:52:36

“一位985滴滴司机给我上了深深的一堂人生课。” 国庆长假的第二天,我通过滴滴平台约了一辆车,准备前往母亲家中。 来接我的陈师傅,从后视镜里看去体态略显丰腴,是那种在城市人流中与你擦肩而过便再难记起的中年模样。 起初,车程在陌生人之间特有的静默中流淌。直到一个本应左转的路口,他的车却依旧保持着直行的轨迹。 “师傅,我们是不是错过路口了?”我忍不住开口提醒。 “是的,刚才占着直行车道,变道已经来不及了,我们得在前方找个地方掉头。”他回答道。 就在他开口的刹那,我不由得微微一怔——那把嗓音,是字正腔圆的播音腔,在这方小小的移动空间里显得格外清晰。 这份意外瞬间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 “听您口音,不像是本地人?普通话讲得真标准。” “我就是南京人。”他稍作停顿,语气温和地补充道,“我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 “那现在开网约车,是临时做做兼职?” “现阶段,算是全职。”他双手稳稳地握着方向盘,目光始终落在前方的路况上。 “您当时读的是什么专业?” “设计方向。本科在华东师大,之后又去人民大学读了研究生。” 我一时语塞,那句“那怎么会…”到了嘴边,却没能问出口。 他似乎洞察了我的踌躇,平静地接过了话头:“我学的是道路与桥梁设计。这个领域如今人才过剩,发展空间有限,我去年就离开了那个行业。” 他的语气里听不出丝毫的怨天尤人,也没有怀才不遇的愤懑,仿佛只是在陈述一个如同“前方道路施工,请绕行”这样客观存在的路况信息。 “那现在开滴滴,是暂时的权宜之计吗?”我继续探询。 “先脚踏实地做着。人总得有点事做,不能一直闲着,尤其是男人,无所事事久了,心态就容易失衡。” 行程并不长,我们的交谈也临近尾声。快到母亲住的小区时,又遇一个左转路口,而他的车再次选择了直行。我刚发出一个略带疑惑的“呃…”,他便已抢先一步给出解释:“这条道在这个时段禁止左转,我们得继续往前,到允许的地方掉头回来再右转。” 我向左望去,果然,坚实的隔离栏将道路一分为二。 紧接着,他做出了一个让我颇感意外的举动——伸手在屏幕上轻点,主动结束了本次行程的导航计费。 “行程费用就结算到这里吧。之前因为我的判断失误多走了一段路,剩下的这部分算我的,我会把您安全送到目的地。” 他的语调依然平稳,却蕴含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 车辆最终平稳地停靠在了小区门口。 我真诚地道谢并送上祝福,然后下了车。 手机的提示音响起,显示待支付的车费:14.6元。这个金额,比平常相同路段的费用低了将近三分之一。 这个数字,像一个沉稳而有力的签名,为他之前所有的言行提供了最坚实、最生动的注脚。 这短短一程,意外地让我聆听到一则关于如何在时代洪流中安顿自身的故事。 这位陈师傅,宛如一面清澈的镜子,映照出折叠在我们这个时代肌理之中,许多普通人所秉持的生活智慧: 他,无意中偏离了路线,却勇于承担后果;他,拥有耀眼的学历背景,却能坦然从事一份普通的职业;他,本可为自己的失误寻找借口多收取几元车费,却选择了提前结束计费,主动承担损失。 这些细微之处,远非“高素质”三个字所能简单概括,那是一种将内在的修养与准则,彻底内化为无需提醒的自觉——即便无人见证,也要对自己的内心负责。 他,曾受精英教育,也曾怀抱专业理想,当行业步入饱和、人生轨迹不得不转向时,他没有沉溺于抱怨,而是坦然褪去所谓“知识分子”的身份包袱,选择“先干着”来直面现实。 这绝非无奈的苟且,而是一种清醒的自我持守:“人不能闲着,尤其是男人,不然心态会出问题的。” 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语背后,蕴含的是一种关于“尊严”的深刻理解:劳动不仅仅是为了维持生计,更是为了构筑并守护内心的秩序与平衡。 更为难得的是,在他的叙述中,你听不到“生不逢时”的牢骚,也感受不到“大材小用”的委屈,有的只是一种与自我、与现实达成和解后的从容与平和。 他让我清晰地看到:一个人真正的体面,从不依附于职业带来的光环,而在于身处任何境遇时,都始终不曾放弃的诚信、担当与自我尊重。 愿我们每个人,在人生中那些难免“走错”或“偏离计划”的岔路口,都能不慌乱掉头,不消极逃避,而是像这位师傅一样,凭借内心的定力与担当,将接下来迈出的每一步,都走成属于自己的、坚实而独特的道路。

0 阅读:81
用心的茂溪

用心的茂溪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