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切尔夫人在回忆录中坦言:当年并不想归还香港,考虑过发动战争。因“福克兰群岛战争”声名鹊起的撒切尔女郎,一上台就把“保英领土”的态度搬到了香港问题上。 福克兰一仗打完,撒切尔就把眼光盯上香港。那是英国在亚洲最后的殖民宝贝,从1842年鸦片战争后签的条约开始,英国蚕食了香港岛、九龙和新界,租期到1997年到期。她上台后,本来想续租或换个管理模式保住控制权。1982年9月,她飞北京谈,带了个方案:英国管行政,中国只挂主权名头,像国际托管那样。结果中方直球回击,主权零商量,要么合作要么单干。这话一出,她回伦敦后不服气,秘密让国防部评估打仗选项。报告很快上来:英军在港才8000人,装备好但人少,对面广东部队30万起步,香港水电粮食全靠内地补给,一掐就瘫。补给线还得绕半个地球,中国本土作战,核威慑在手,联合国早把香港列中国领土,法理上英国吃亏。美国盟友也撂话,不掺和。这评估一摆,她军事梦碎了。 其实福克兰的影子在这事儿上特别明显。那仗让她误判形势,以为英国海军还能复制奇迹,快速打击就能逼中国让步。结果现实扇耳光:阿根廷远隔重洋,补给弱,中国近在咫尺,工业军力今非昔比。她在回忆录里后来承认,这仗的副作用就是让她对香港太自信过头。谈判僵持,1983年香港经济晃荡,港元贬值,股市跳水,英资银行像汇丰的巨头们急眼了,集体施压政府,说中国市场大金矿,别为面子砸饭碗。资本家这算盘打得精,她政治幻想碰壁,只能调整。英方从死磕主权,转向谈过渡期,怎么让香港平稳过1997年。想想看,她本想学福克兰硬刚,结果发现对手不是能一锅端的。 谈判拉锯两年多,撒切尔团队来回飞,焦点在行政司法怎么续。英方想保法治、货币独立,中方强调主权完整。1984年,北京签中英联合声明,她亲笔落款,确认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行使主权,但许诺50年不变“一国两制”,香港高度自治,资本主义行其道。这声明一出,香港人松口气,经济止血回暖。她签字时估计五味杂陈,回忆录里说,本想用战争续殖民,但中国早不是1840年的了。英国国力衰退,海军缩水到巅峰三分之一,全球格局变了,中国改革开放后GDP年增近10%,影响力爆棚。妥协不是软弱,是认清大势。 撒切尔卸任后,香港事儿没完。1990年她因党内欧洲政策吵架下台,进上议院写书。回忆录《唐宁街岁月》里,她直言当年对香港的军事念头,现在看多荒唐。1997年移交那天,她没去现场,但书里承认,和平交接避了大祸,英国保住脸面,中国拿回地盘。香港回归后,数据亮眼:1997年GDP1.21万亿港元,2023年飙到2.83万亿,外资存量翻四倍。码头忙碌,金融街灯火,证明了那套安排管用。早期有亚洲金融风暴和SARS冲击,但整体轨迹向上,远超很多人预忧。
撒切尔夫人在回忆录中坦言:当年并不想归还香港,考虑过发动战争。因“福克兰群岛战争
寂寞的电脑
2025-10-08 22:44:15
0
阅读: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