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随礼,别让“人情”成了“人情债” 你大学睡我上铺的兄弟结婚,请我千里迢迢去甘肃喝喜酒。 高铁票860,礼金600起步,酒店还得自己抢。 我问他:“兄弟,能报销点不?” 他回:“哎哟,咱们啥关系,谈钱多伤感情!” 我心想:那你把感情留着报销车票也行啊。 到了现场,我像个迷路的群演,在酒店大堂转了三圈,愣是找不到自己名字贴在哪桌。 最后在“宇宙的尽头是编制”混合桌落座—— 桌上八个人,六个是前任同事,一个是二舅的干儿子,还有一个,据说是新娘小学同桌,失联十五年,靠DNA比对才找回来的。 我:……那我算啥?友情的漏网之鱼? 更绝的是,主婚人念到场嘉宾名单,念到“特别感谢远道而来的朋友”时,全场鼓掌。 我刚想抬头挺胸,结果人家PPT一翻,放的是新郎和他老板的合影。 我:合着“远道而来”指的是海淀到朝阳? 婚礼结束第二天,我刷朋友圈,他发了二十张精修图,配文:“感谢每一位见证幸福的人。” 我翻了二十层评论,终于在第93条找到我的存在感—— 一张远景图里,我端着可乐,背景虚化,脸比马赛克还糊,像极了AI随机生成的路人甲。 我开始怀疑:我是不是只是他婚礼KPI里的一个“已读回执”? 再说个真事。我朋友小林,北京三甲医院护士,她高中闺蜜在山西开美容院,俩人当年好到共用一支口红,微信聊天记录能当小说出单行本。 闺蜜结婚,发语音哭诉:“必须来啊!咱俩啥感情,你还用随礼?人来就行!” 小林感动得差点把辞职信打印出来,抢票飞过去。 结果一落地,对方说:“酒店满了,你自己订个吧。” 小林订了380的快捷酒店,进门发现——马桶圈是坏的,Wi-Fi密码是“别想赖账”。 婚礼当天,她被安排在“边缘人专座”,桌上菜上到第三道,她才发现—— 自己那份没有鱼! 问服务员,人家说:“哦,你们那桌是‘普通宾客’,鱼是‘重要关系户’才有的。” 小林当场悟了:原来我不是来喝喜酒的,我是来当“桌上没鱼”的警示教育案例的。 更离谱的是,婚礼结束,她发现全班32个女生,28个都发了朋友圈,唯独她,没被@,没合照,像被系统自动过滤的垃圾邮件。 后来才知道,人家建了“礼金统计群”,谁给500、谁给800、谁带对象双份,表格做得比年终汇报还专业。 她那“不用随礼”的闺蜜,回头私聊她:“你要是真姐妹,至少得800,毕竟我在北京的同学都给1000。” 小林回:“那你们下次团建,记得把我从‘姐妹’群移到‘待开发客户’池。” 还有更魔幻的。我表哥在法院上班,十年没联系的初中同学突然请他。 表哥心想:这人当年跟我借五块钱都没还,现在请我?图啥? 但他还是随了600,微信转账,备注“新婚快乐”。 对方秒回:“哎哟哥你太客气了!其实我都没敢指望你来,你现在可是‘公家人’,能收你这份礼,我倍儿有面!” 我表哥当场笑出声:合着我不是去祝福的,是去“镇场子”的? 所以别再自我感动了。 你以为你是去喝喜酒的,其实你是去“撑场面”的。 你以为她是念旧情,其实她是盘人脉。 你转账那一刻,她心里默念的不是“谢谢”,是“回本了”。 真要表达祝福,不如发条语音: “兄弟,祝你幸福,但我那几天在帮房东赶前任腾房,实在走不开。礼金我就不随了,但我把我前女友的八字发你,保你婚姻长久。” 感情这玩意儿,不怕你不来,就怕你来了才发现—— 自己连个“重要宾客”都不是,顶多算个“气氛组临时工”, 还是自费那种。 所以记住: 能让你自费高铁+自订酒店+先交礼金再确认座位的, 都不配叫朋友。 真正的朋友,请你,是怕你不去。 假的朋友,请你,是怕你白来。 祝福可以免费, 但座位,得看价值。 礼金一交, 友情当场变现。 你不是去喝喜酒的, 你是去完成一场“人际关系压力测试”的。 测试结果: 友情余额不足,建议续费或退群。
我们这小县城的社保局,前年招进来个大学生小林,人长得精神,干活又麻利,写材料、办
【14评论】【30点赞】